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9久精品久久综合久久,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不卡,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地方政策 > 詳細內容

地方動態 | 目標75%裝配式,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印發

廣東裝配式建筑分會     2021-11-08     3274

沈陽市城鄉建設局 沈陽市房產局
關于印發《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沈建發〔2021〕53號

各單位:

《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抓好落實和組織實施。
附件:圖片《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pdf文末"閱讀原文"可下載

沈陽市城鄉建設局     沈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1年9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 (2021~2025)


沈陽市城鄉建設局

目  錄

前言1

一、“十三五”發展回顧與展望1

(一)“十三五”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概況1
(二)“十三五”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成就2
(三)困難和挑戰8
(四)面臨形勢10

二、“十四五”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10

(一)指導思想10
(二)基本原則11
(三)發展戰略12
(四)產業定位12
(五)發展目標12

三、“十四五”重點任務14

(一)明確發展重點,推進精益建造14
(二)提高設計水平,加強系統化集成16
(三)合理布局產業,提升生產能力17
(四)推行綠色施工,提高精益施工水平21
(五)培育龍頭企業,促進全產業鏈發展22
(六)加快信息技術應用,推進智能建造23
(七)創新組織管理模式,提高監管水平26
(八)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25

四、“十四五”保障措施27

(一)加強組織領導27
(二)發揮行業自律作用28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28
(四)實施動態監管29
(五)加強宣傳交流29


前  言
沈陽市是國務院批復確定的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是沈陽都市圈核心城市,東北亞經濟帶與環渤海經濟圈的重要節點。經過多年發展,沈陽市在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等眾多領域均取得了很大成就,建筑行業對推動沈陽市社會經濟和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隨著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傳統建造方式帶來發展質量不高,與資源承載力不匹配,與新時代經濟發展不適應等一系列問題。面對新時代、新形勢、新任務,必須大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培育新產業、新動能,形成綠色新興生產力。
在此背景下,沈陽市建筑行業主動求變、銳意創新,牢牢抓住“改革創新”這個核心,積極調整建筑業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以提升質量、提升效率、降低人工、降低能耗為目標,緊抓國家“中國制造2025”、“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機遇,加速發展現代建筑產業,全面提升建筑業發展水平,走出一條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城鄉高質量發展新路。
本規劃依據《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發展“十四五”專項規劃(草案)》《遼寧省“十四五”規劃綱要》《沈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沈陽市城鄉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征求意見稿)》等文件精神,制定此規劃,并希望以此為契機,通過不懈努力,力爭用五年左右時間,為我市現代建筑產業的發展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與市場環境,實現我市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到75%的目標。
全文如下:

一、“十三五”發展回顧與“十四五”形勢展望

(一)“十三五”我國裝配式建筑發展概況

2016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中發〔2016〕6號)提出:發展新型建造方式,大力推廣裝配式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國辦印發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6〕71號),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于2017年出臺了《“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等政策措施和技術標準,又于2020年聯合教育部等9部門聯合印發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隨著頂層制度設計不斷完善,各地政策措施有力落實,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日益成熟,產業隊伍不斷壯大,項目規模持續增長,為新型建筑工業化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十三五”時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總體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穩步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明顯提高。2015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7260萬平方米,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2.7%。經過5年的快速發展,2019年全國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為4.2億m2,占城鎮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約為13.4%,近4年年均增長率為55%。

經過5年的發展,裝配式建筑項目規模持續增長,產業隊伍不斷壯大,質量品質進一步提升,總體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十三五”裝配式建筑行動方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加快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若干意見》陸續出臺,強化政策引領作用。標準規范有力支撐,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組織編制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技術標準》、《裝配式木結構建筑技術標準》和《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等標準規范,并啟動編制1項裝配式住宅設計選型標準和3項主要構件和部品部件尺寸指南,促進實現標準化正向設計和標準化批量生產,全面提升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設計和施工效率,逐步降低成本。技術體系日益成熟,經過多年的實踐積累,我國已初步建立了裝配式建筑結構體系、圍護體系、裝飾裝修體系和設施設備體系,發布了《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體系發展指南(居住建筑)》,部分單項技術和產品的研發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示范城市和基地帶動成效明顯,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認定了48個裝配式建筑示范(范例)城市和328個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含12個園區),這些城市、園區和企業起到了先行先試的作用,為全面推進裝配式建筑打下了良好基礎。綠色發展效益日益突出,相較于現澆方式,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可以減少建筑垃圾排放70%,節約木材60%,節約水泥砂漿55%,減少水資源消耗25%,并大大降低施工現場粉塵和噪音污染。質量品質進一步提升,各級住房和城鄉建設主管部門采取多種手段保障質量安全,裝配式建筑項目體現了質量穩定、品質均好的優點。

(二)“十三五”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成就

“十三五”期間,建筑業作為我市支柱產業的地位日益突出,為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促就業做出了重要貢獻。“十三五”時期,我市共落實裝配式建筑項目2954萬平方米。其中,2020年落實883.3萬平方米,占同期新開工建筑面積54.2%。隨著政策措施的出臺和企業項目的落地,我市現代建筑產業能力快速提升,應用范圍不斷擴大,現代建筑產業已經成為我市新的經濟增長點,為全市經濟增長提供新動能。

1、政策體系日趨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現代建筑產業工作。“十三五”期間,先后發布了《沈陽市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工作方案》等多個文件,結合實際編制了《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設立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規劃審批、工程建設、房屋銷售等環節給予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扶持,從政策層面扶持現代建筑產業發展。

2、推進合力逐步形成

我市逐漸完善組織體系,促進形成推進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的合力。一是成立了裝配式建筑推廣工作領導小組,統籌裝配式建筑推進工作,定期召開推進會議,對各成員單位的職責進行分工,明確工作任務和時間節點。二是引導龍頭企業成立裝配式建筑產業聯盟,加強企業間相互協作、優勢互補、聯動發展。三是發揮行業自律力量,成立了裝配式建筑產業協會,并出臺協會管理辦法。四是建立信息報送制度,各主管部門每月報送裝配式建筑工作動態,為我市制定穩步3發展裝配式建筑政策提供信息支持。五是開展定期督查,及時發現推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加強協調解決,確保各項任務指標順利完成。

3、標準體系建立健全

我市先后編制《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技術規程》等系列標準20多部,用于指導裝配式建筑工程設計、預制構件生產、施工安裝、監理監造、竣工驗收、裝飾裝修、信息化管理等,其中很多已上升為國家和省標準、規范,為沈陽的現代建筑產業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標準圖集中諸如首個構件檢驗、干法施工、同層排水、首層樓房檢驗、構件平行檢測、分段驗收等理念及一些先進做法被國內其他省市所借鑒、采用。

4、項目規模持續擴大

一是政府投資項目。在推動裝配式建筑項目建設前期,我市采取政府投資項目先行先試,商品開發項目跟上,雙輪驅動模式。政府投資麗水新城二期三期、洪匯園、惠民、惠生等公租房項目陸續建設完工,總建筑面積近100萬平方米,這些項目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效應。渾南區的安保大廈項目采用了日本技術進行建造,積累了寶貴經驗,同時也樹立了先進技術標桿。

二是商品開發項目。我市在土地出讓時加入產業化應用條件,應用范圍也不斷擴大,多家大開發商積極主動采用產業化方式建設。經過“十三五”期間的發展,截止2020年底,裝配式新開工項目占新建項目比例達到54.2%的歷史最高點。

三是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在橋梁道路、海綿城市建設、立體停車場、軌道交通、綜合管廊等都有所應用。如我市新開工建設的東塔橋項目應用了預制混凝土橋墩施工技術,發揮了裝配式建造精度高、質量好且大幅度縮短橋墩施工工期等優勢。

5、產業能力不斷提升

一是注重培養行業龍頭企業。2017年沈陽4家企業被評為第一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2020年新增2家企業被評為第二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此外,還培育了13家遼寧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這些龍頭企業為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奠定了雄厚基礎。

二是培育了一批專業企業。積極引導一批省內龍頭設計單位、傳統建材企業向裝配式建筑方向轉型;鼓勵本地企業先行先試,開展裝配式建筑咨詢、設計、構件生產、施工安裝等方面業務,目前部分企業已具備較強的技術實力,業務擴展到全國。

三是積極布局現代建筑產業。通過外引內育,我市構件生產企業已具有一定規模,基本滿足本地裝配式建筑發展需求。“十三五”期間我市內育混凝土、鋼結構龍頭企業11家;截止目前我市共有構件生產企業18家,廠址在我市的企業14家,外埠企業有4家,分布在鐵嶺、遼陽;設計總產能104.6萬立方米,實際產能66萬立方米,可滿足1200萬平米裝配式建筑工程建設需要。2020年混凝土預制構件產5量為36.7萬m3。

6、“互聯網+現代建筑”初見成效

積極推廣應用BIM技術,在《沈陽市裝配式建筑裝配率計算細則》(試行)中引入BIM技術應用、EPC總承包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等理念作為加分項。“十三五”期間我市培養了一批智能機器人、計算機軟件企業和科研機構,以沈陽國際軟件園為載體,目前已有1300多家企業落戶軟件園,為智能建造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市擁有機器人、無人機、軟件公司等智能建造產業鏈企業,部分企業已積累了一定的房產信息化建設經驗,東北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科研機構已向教育主管部門申請智能制造學科建設。

7、全過程監管穩步推進

我市從設計階段開始,要求施工圖設計文件必須有裝配式深化設計圖紙,委托施工圖審查機構把關,重點審查裝配式相關內容及裝配化率計算。在預制構件生產階段,為確保質量,要求監理工程師駐廠監造。在施工安裝階段,除了要求監理加強監督管理,還要加強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監督檢查,2019年10月,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站和現代建筑產業發展部對全市在建項目進行了抽檢。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將裝配式分項工程納入竣工驗收環節。此外,我市以績效考核為抓手,調動各區,增強監管主動性和積極性。

8、產業人才逐步增加

一是通過學校、科研機構提供良好的產業化環境。沈陽作為我國老工業基地,擁有一支訓練有素和愛崗敬業的產業大軍,有東北大學、沈陽建筑大學等高等院校30所,有東北建筑設計院等國家、省、市級各類科研機構140所。我市率先在沈陽建筑大學、沈陽大學增設了現代建筑產業課程,遼寧城市建設學校已經設置建筑產業化相關專業。

二是通過培訓提高人才專業水平。依托各專業協會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把裝配式內容加到一級建造師等再教育課程中。市城鄉建設局也多次開展針對現場的裝配式指導服務及培訓。另外還利用先發優勢培養一批咨詢服務企業,在裝配式設計、構件生產、施工安裝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服務。

三是我市人才培養已見成效。這些年培養了近8000人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其中很多人都到國內其它開展產業化工作的城市做著貢獻。我市已成為全國建筑產業化培訓和技術人才培養重要的前沿基地。

9、行業影響日益增強

“十三五”期間我市成功舉辦了五屆現代建筑產業博覽會,累計展商200家次,觀眾25萬人次。隨著我市現代建筑產業的發展和引領示范作用不斷增強,現代建筑產業博覽會的規模和水平逐年提高,影響日益擴大。建博會主要展示我市作為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設備方面及政策、技術、管理等方面好的經驗做法。建博會得到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遼寧省及兄弟省市的肯定和認可,2019年建博會與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相結合,設立了城鄉建設領域成就展,得到了遼寧省7住建廳的公開表揚。

(三)困難和挑戰

我市在現代建筑產業方面雖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推進中遇到了一些困難與挑戰。

一是龍頭企業少。相比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地,我市設計、生產、施工、科研等領域的本地龍頭企業少、整體實力不強,專業人才和產業隊伍缺乏,技術積累不足,特別是缺少具備工程總承包能力、系統集成能力的領軍企業。

二是標準化水平低。標準化對提高建筑質量和品質,推進部品部件標準化、系列化,降低建造成本,簡化施工難度和提高建造效率等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市標準化推廣力度不夠,對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缺乏引導,構件生產企業完全根據訂單進行定制化生產,不同規格尺寸的構件多,難以發揮工業化規模化生產的優勢,導致生產效率低,生產成本高。另外,裝配式建筑在設計、生產、施工一體化和集成化方面水平偏低,未成體系,各環節銜接不暢。

三是產業鏈發展不均衡。長期以來,我市以混凝土預制構件企業為主,開發、設計、建材、裝修、運輸等企業轉型緩慢,全產業鏈能力發展不均衡,未形成聯動機制。產業配套不完善,尚未形成相互協作、優勢互補、聯動發展的鏈條。

四是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近幾年我市依托產業園、相關協會和高校先后成立了現代建筑產業技術研發、檢測及培訓基地,但總體上產業鏈相關企業創新實力不強,研發投入與企業規模不匹配,高水平科技人才不足,技術創新成果8不多,增長速度較慢。目前我市已有18家預制構件生產企業,設計產能超過100萬立方米,但普遍存在業態單一、產品可替代性強、缺乏話語權和主導性。

五是裝配化裝修發展緩慢。裝配化裝修與傳統裝修方式比較,具有裝配速度快,質量穩定可靠和便于后期維護等特點,能有效提高住宅品質。目前,我市萬科、恒大等企業在別墅項目以外的項目上全面推行全裝修,但僅限于傳統濕作業的裝修,并未應用裝配化裝修。缺乏標準化、集成化、模塊化的裝修理念,產業鏈配套產品不足,整體廚衛、輕質隔墻等材料、產品和設備管線集成化技術應用亟待加強。

六是發展模式創新不足。我市適應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和機制尚未形成,EPC工程總承包發展較為緩慢。應用EPC工程總承包的裝配式建筑項目數量少,已經應用的項目管理水平相差較大,工程總承包相關政策指導文件尚不完善。建筑師負責制、全過程工程咨詢剛剛開始起步,缺少裝配式建筑項目的技術方案論證環節。應對構件生產和施工質量把控的措施不多,質量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七是信息化發展相對滯后。我市建筑信息化工作推進緩慢,缺乏統籌規劃引導。BIM應用項目較少,大數據技術發展緩慢,行業管理層面尚未建立建管信息系統,建筑產業互聯網和建筑機器人應用處于起步階段。

八是優秀人才流失嚴重。我市是最早培育出一批裝配式建筑設計、開發、生產、施工人才的城市,但隨著全國各地裝配式建筑的加速推進,我市人才流動性增大,尤其是高層次管理人才,隨著裝配式建筑規模的持續擴大,熟悉裝配式建筑的管理人才、設計人才和產業工人都有缺口,亟需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加速培養新一代現代建筑產業人才。

(四)面臨形勢

一是信息化改變社會生產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向建設行業的滲透,建設行業的理念、技術、管理和人才將面臨又一次全面升級,走向工業化、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發展。

二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刻不容緩。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遼寧省政府簽署省共建城市更新先導區合作框架協議。我市要積極探索綠色建筑、智能建造與新型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路徑,引進智能建造和智慧管理的經驗做法,推行“裝配式+超低能耗+健康性能”綠色建筑體系,培育鋼結構等裝配式示范產業基地。

三是城鄉建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裝配式建筑代表了當代先進建造技術的發展優勢,是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城鄉建設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現階段我市新建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超過50%,裝配式建造方式已成為主要建造方式之一。“十四五”時期,現代建筑產業發展重點將由“做大”轉為“做強”,裝配式建筑發展由“規模發展”階段邁向“量質齊升”階段。

二、“十四五”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全方位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重大戰略部署為契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以科技進步和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沈陽城鄉建設發展“十四五”規劃戰略部署為契機,以提高質量、提升效率、降低人工、降低資源消耗為目標,以工業化理念為指導,積極推動現代建筑產業政策制度制定、技術創新發展、產業結構升級、示范工程建設和人才隊伍培養等工作進一步完善,推動我市現代化建筑產業綠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升級,實現我市建筑業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1、問題導向,精準施策。根據對“十三五”時期我市現代建筑產業發展情況的評估,分析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前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消費升級趨勢,針對我市發展現狀補短板、強弱項,建立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2、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積極探索現代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更好發揮政府在頂層設計、規劃布局、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引導作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3、系統集成,協同高效。運用現代工業化組織方式和生產手段,增強我市現代建筑全產業鏈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現代建筑產業集聚,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4、創新驅動,量質齊升。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建造技術與信息技術、智能建造、物聯網等新技術深入融合,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推動建設高水平示范項目,以示范項目引導整體實施水平的提高。完善我市裝配式建筑質量保障體系,提升建筑品質和人民群眾獲得感。

(三)發展戰略

立足東北地區裝配式建筑發展需要,按照“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技術先進、輻射周邊”的原則,圍繞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市政基礎設施、智能建造等重點領域,打造以研發設計、部品建材生產、展示交易、物流服務、教育培訓等為支撐的現代建筑產業集群,提高制造能力、加工深度和產業附加值,通過加強產業鏈協作,形成與周邊區域的錯位發展、互補發展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構建現代建筑產業全生命期產業鏈體系,引領區域現代建筑產業的發展。

(四)產業定位

依托現有產業基礎,堅持外引內育雙輪驅動,做大做強優勢產業,查漏補缺產業鏈短板。以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鋼結構建筑、地鐵管片等領域的部品部件生產為基礎,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慧運維,發展壯大智能建造產業,培育裝配化裝修、廚衛部品產業,發展預制構件模具生產和租賃、建筑固體廢棄物和工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等配套產品和服務,打造區域性現代建筑綜合性生產基地和示范基地,促進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協同發展。

(五)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通過五年的努力,形成較為完善的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產業鏈條和管理體系,形成建筑業與信息產業、智能建造等融合發展的新業態,現代建筑產業集聚效應突出,智能建造跨越式發展,節能減排、綠色發展成效明顯,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現代建筑產業經濟效益突出,引領全國現代建筑產業發展。以新型建筑工業化帶動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引領老工業化城市更新。

2、具體目標

裝配式建造方式成為主要建造方式。到2025年,新建裝配式建筑項目的建筑面積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75%,裝配率達到50%以上,裝配式建筑項目全裝修率達到80%以上,部品部件標準化率達到50%以上,推進政府投資項目應用工程總承包模式。培育一批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進一步建立健全現代建筑產業發展的政策體系、產業體系、標準體系、技術體系、管理體系、產品體系和人才體系。

智能建造水平顯著提升。大力推進BIM技術應用,在裝配式建筑項目中試點推進施工圖BIM審圖模式,政府投資項目率先開展BIM技術試點示范。發展建筑產業互聯網和建筑機器人。建設中國(沈陽)智能建造產業園,培育一批智能建造龍頭企業。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建筑業與信息產業、智能建造等融合發展的新業態,打造核心競爭力。

現代建筑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到2025年,力爭現代建筑產業年產值突破300億元。創建1-2個國家級裝配式建筑園區類產業基地。培育10個以上國家級裝配式建筑產業示范基地。新增10個以上省級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培育年產能10萬立方米以上混凝土構件生產類龍頭企業3家以上,年產能達到10萬噸以上的鋼結構類龍頭企業3家以上,一體化集成設計類龍頭企業3家以上,裝配式建筑施工能力達到100萬平以上的龍頭企業6家以上,裝配式裝修達到5萬平方米以上的龍頭企業3家以上。現代建筑產業加速融入“一帶一路”,拓展海外市場,產業綜合實力明顯提升。

做大做強沈陽現代建筑產業園。堅持以科技為引領的發展思路,建立研發-應用-推廣的發展路徑,在國家試點示范的基礎上,做大做強沈陽現代建筑產業園區,按照“1+5”布局模式,重點打造國家級智能建造“一園、一中心、一基地”。以科技創新提高建造效益和建造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

三、“十四五”重點任務

(一)明確發展重點,推進精益建造

1、大力推廣裝配式混凝土建筑

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引導力度,由政府投資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項目須采用裝配式方式建設,并據此編制和核準投資估算和設計概算,裝配率須達到50%以及采用全裝修。房地產開發項目,土地出讓加入裝配式建設條件列入土地出讓合同,裝配率須達到50%以及采用全裝修。

2、加大力度發展鋼結構建筑

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建筑,積極推進鋼結構住宅建設。以標準化為主線引導鋼結構建筑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培育一批具有現代建筑產業能力的鋼結構企業。完善適應北方氣候特點鋼結構建筑體系,鼓勵企業研發適合各類鋼結構建筑的圍護體系,完善鋼結構建筑防火、防腐等性能與技術措施。建設3個以上鋼結構試點項目。

3、推進全裝修和裝配化裝修

推進建筑全裝修和裝配化裝修,推行通用化、模數化、標準化的設計方法,倡導集成式、菜單式的裝修模式,提供大空間靈活分隔及多檔次和風格的菜單式裝修方案,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內裝系統應與結構系統、外圍護系統、設備與管線系統同步設計、協同施工;應用裝配式隔墻、吊頂和樓地面等集成化部品,應用集成式或整體廚房、衛生間以及整體收納等模塊部品;采用干式工法,將工廠生產的內裝部品在現場進行組合安裝,項目竣工時所有功能空間的固定面裝修和設備設施全部安裝完成。打造10個以上裝配化裝修示范工程。

4、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攻關

持續完善技術體系,加大現代建筑產業產品、關鍵技術和智能建造技術研發投入,打造核心競爭力。完善適宜北方地區的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鋼結構和智能建造等標準體系。加強新型圍護結構部品、集成式管線設備部品及整體衛浴廚房部品等系列部品的研發與應用。充分融入工業化、自動化、信息化技術,實現人性化、智能化、低能耗、高品質建筑產品替代傳統建筑產品的“現代建筑產業20”。

(二)提高設計水平,加強系統化集成

1、加強系統化集成設計

運用工業化理念開展系統化集成設計,推動全產業鏈協同,促進產業鏈上下游資源共享、系統集成和聯動發展。通過數字化設計手段推進建筑、結構、設備管線、裝修等多專業一體化集成設計,提高建筑整體性,實現正向設計。

2、推進標準化應用

加大標準化推行力度,應用預制模塊少、規格多組合技術,推廣通用化、模數化、標準化設計方式。結合沈陽實際,開展預制樓板、樓梯標準化應用,推廣應用基于BIM技術的裝配式建筑標準化部品部件庫,裝配式建筑項目部品部件標準化率達到50%以上。引導大型房地產企業編制標準設計圖集,提出標準化、系列化設計方案。

3、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建筑師負責制

推行裝配式建筑項目建筑師負責制,鼓勵設計單位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大力發展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滿足委托方多樣化需求的全過程工程咨詢服務,培育具備勘察、設計、監理、招標代理、造價等業務能力的全過程工程咨詢企業。通過推行建筑師負責制、建筑設計—建造一體化等建筑業改革新舉措的實踐,提高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水平以及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合理布局產業,提升生產能力

1、做大做強沈陽現代建筑產業園區

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園區布局以中國(沈陽)智能建造產業園為核心,包括沈北、遼中等預制構件、建材生產基地,鐵西鋼結構生產基地(裝配式綠色集成產業園),新民裝配式裝修生產基地,法庫陶瓷產業園和其他配套產品制造基地,形成“1+5”布局模式。中國(沈陽)智能建造產業園依托于渾南區智能建造獨特區位優勢、產業優勢、人才優勢,建設智能建造產品研發制造中心、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中心,在此基礎上,創建國家級“現代建筑產業研發基地”;同時,建設建筑業轉型人才中心、裝配式建筑人才培訓中心,在此基礎上,創建國家級“現代建筑產業培訓中心”;逐步形成國家級“一園、一中心、一基地”發展格局。

圖片

沈陽現代建筑產業園區布局圖

圖片

2、合理規劃產能
根據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的合理運距,測算產能需求量。以建筑產業布局合理、持續增長并且規模適度為原則,防止產能過剩或產能不足問題的發生。
一是在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方面。通過測算未來5年沈陽、本溪、撫順、遼陽、鐵嶺和鞍山6個城市的構件需求情況,以及對現有我市及周邊地區預制混凝土構件產能的調查分析,預計到2025年,市場需求為90萬m3。“十四五”時期應根據市場情況,通過更新技術充分發揮產能,增加生產線適當擴大產能,達到100萬m3的產能,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
二是在鋼構件生產方面。沈陽、鞍山等地現有鋼構件產能可充分滿足未來5年的鋼結構建筑需要。考慮到鋼構件運輸較為方便,受運輸費用制約小,可順應鋼結構建筑發展趨勢,采取積極政策,引進國內鋼結構龍頭企業入駐沈陽,并引導現有鋼結構企業提高效率和產能,滿足未來市場需求。
三是在勘察設計方面。在現有中建東北院、遼寧省建筑設計院等具備裝配式建筑設計能力基礎上,通過五年的引導與發展,我市的設計類企業基本具有通用化、模數化、標準化以及多專業一體化集成設計能力和應用BIM技術能力。
四是在全裝修方面。統籌發展全裝修產業鏈,認真研究和梳理產業鏈構成,完善產品品種和規格,促進產品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信息化生產,優化物流管理,合理組織配送。
(四)推行綠色施工,提高精益施工水平
1、推行裝配式綠色施工方式
鼓勵采用自升式爬架施工技術,全面推廣鋁模板、鋼模板等定型組合模板施工技術,提高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與精度。鼓勵企業進行主體結構和裝修全流水穿插施工。加強對部品部件進場檢驗、吊裝安裝、套筒灌漿等環節的質量安全管控,全面提升施工質量和效益。推廣成熟工藝工法,引導施工企業研發與精益化施工相適應的部品部件吊裝、連接、運輸與堆放等施工工藝工法。在材料搬運、鋼筋加工、高空焊接等環節提升現場施工工業化水平。
2、提升信息化水平
加快人機智能交互、智能物流管理等技術和智能裝備的應用。以鋼筋制作安裝、模具安拆、混凝土澆筑、鋼構件下料焊接、隔墻板和集成廚衛加工等工廠生產關鍵工藝環節為重點,推進工藝流程數字化和建筑機器人應用。推動在材料配送、鋼筋加工、噴涂、鋪貼地磚、安裝隔墻板、高空焊接等現場施工環節,加強建筑機器人和智能控制造樓機等一體化施工設備的應用。
3、積極推行綠色建造
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以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為核心,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建筑垃圾的產生,大幅降低能耗水平。推動建立綠色供應鏈,推行循環生產方式,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提高能效水平,加快淘汰落后裝備設備和技術,促進建筑業綠色改造升級。
(五)培育龍頭企業,促進全產業鏈發展
1、培育全產業鏈企業
扶持本地沈陽騰越等裝配式建筑企業,沈陽新松機器人、沈陽無矩科技等智能建造企業,慧筑云等信息化企業。促進形成全產業鏈企業或聯合體,面向新型工業化和智能建造,打通開發、科研、設計、生產、施工等環節,逐步形成一批創新能力強、工程技術和信息化水平高、產業特色鮮明、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產業企業或聯合體。
2、引進龍頭企業
實施“引進來”戰略,圍繞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產業鏈上下游招大引強。引進碧桂園、華為、騰訊等3-5個境內外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領域龍頭企業進入我市。鼓勵本地企業結合自身優勢與外埠龍頭企業通過合資公司、股權轉讓等方式開展深度合作,提升產業能力。積極引進裝配式研發設計、鋼結構、裝配化裝修、模板加工設備、專業吊裝設備、建筑工程機械等企業,完善產業配套。
3、重點引進培育智能建造企業
著重吸引智能建造相關龍頭企業,聚焦建筑互聯網、建筑機器人。鼓勵發展建筑設計軟件、流水線控制軟件及生產線設備研發等行業,與互聯網企業、制造業企業深度融合,跨界發展。積極引導沈陽新松機器人、東軟集團等企業開展建筑類業務,搭建新型建筑工業化與智能建造協同發展的橋梁。
4、引導傳統企業轉型
引導大型建筑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設計企業、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積極轉型,適應新型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要求。鼓勵有條件的墻材生產企業、鋼結構等生產企業向建筑構配件生產企業延伸或轉型。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咨詢、監理、檢測等中介服務機構,完善專業化分工協作機制。
5、鼓勵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結合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已取得重要進展和明顯成效,加速推進我市企業“走出去”。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我市企業核心競爭力。充分利用我市東北亞經濟圈的區域優勢、裝配式建筑技術優勢、設計生產施工集成優勢,開拓海外建筑市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我市現代建筑產業外向型發展,提高國際競爭水平。
(六)加快信息技術應用,推進智能建造
1、推動智能建造發展
一是加強技術攻關。推動智能建造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轉移擴散和商業化應用,加快突破部品部件現代工藝制造、智能控制和優化、新型傳感感知、工程質量檢測監測、數據采集與分析、故障診斷與維護、專用軟件等一批核心技術。引進碧桂園建筑機器人等人機協調、自然交互、自主學習功能的建筑機器人批量應用。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系統性軟件與數據平臺、集成建造平臺。圍繞數字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構建先進適用的智能建造及建筑工業化標準體系,開展基礎共性標準、關鍵技術標準、行業應用標準研究。
二是探索建立智能建造的政策體系和產業體系。建筑工業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產業基礎、技術裝備、科技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勞動生產率明顯提高,能源資源消耗及污染排放大幅下降,環境保護效應顯著。
三是加強智能建造場景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重大產品集成創新和示范應用。發揮重點項目以及大型項目示范引領作用,加大應用推廣力度,拓寬各類技術的應用范圍,初步形成集研發設計、數據訓練、中試應用、科技金融于一體的綜合應用模式。發揮龍頭企業示范引領作用,在裝配式建筑工廠打造“機器代人”應用場景。
2、加快推動BIM技術應用
開展BIM技術試點示范工程建設,推進中建東北院、沈陽建筑大學等BIM技術下的標準化建筑工程構件數據庫建設。加快推動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基于網絡的協同工作等新技術的應用,推進基于BIM和物聯網的智能化生產、運輸和裝配,強化虛擬建設技術的應用和管理。
3、夯實數字化基礎
在裝配式建筑中試點推進施工圖AI、BIM等審圖模式,以數字化審圖和交付為抓手提升設計端數字化水平。加快部品部件生產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廣應用數字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智能化裝備和建筑機器人,推進生產工藝流程數字化。應用傳感技術、移動互聯網等,將施工工地建筑、機械、人員信息數字化,為智慧工地建設奠定基礎。
4、研究建立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
依托本地建筑設計、構件生產、施工安裝、軟件服務等企業,并借助華為、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的力量,研究打造沈陽市建筑產業互聯網平臺,打通建筑業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實現協同發展。
(七)創新組織管理模式,提高監管水平
1、試點工程總承包
加快出臺鼓勵裝配式建筑項目工程總承包相關政策文件,在政府投資項目中先行先試,探索符合裝配式建筑特點的項目組織模式,并逐步推廣至全部建設領域。引導鼓勵本地龍頭企業先行先試,培育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工程總承包企業要根據開展工程總承包業務的實際需要,及時調整和完善企業組織機構、專業設置和人員結構,形成集設計、采購和施工各階段項目管理于一體,技術與管理密切結合,具有工程總承包能力的組織體系。
2、加強質量安全監管
一是制定加強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文件。完善規劃設計、構件生產、工程施工、竣工驗收等全過程配套監管政策措施。明確參建各方終身質量責任制,加強對設計生產、施工、驗收等環節的質量監控,建立一整套適用裝配式建筑的工法體系和管理模式。
二是加強預制構件質量管理。積極采用駐廠監造制度,通過預埋生產信息芯片或者二維碼等形式實行全過程質量責任追溯,采用構件生產企業備案管理、構件質量飛行檢查25等手段,建立長效機制。實施智能化、信息化監管。通過設置覆蓋整個生產過程的視頻監控設備,并與質量監督部門管理系統連接,實施智能化、信息化監管。
三是強化施工質量管理。預制構件安裝、預制構件與現澆結構連接部位、預制構件之間連接部位等施工質量管控。加強質量驗收和歸檔管理。
(八)完善政策措施,健全工作機制
1、加大財政政策支持
發揮好建筑產業化示范工程建設扶持資金作用,用于支持工程建設,重點支持高裝配率、構件標準化、裝配式裝修、BIM技術、EPC總承包、智能建造、信息化管理、新型裝配式結構體系等。單個項目最高補貼500萬元,參與項目建設的相關企業可按照一定比例獲得補貼資金,并在信用評價體系中給予加分。發起智能建造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引進培育智能建造相關優勢企業。
2、加大房地產開發政策支持力度
在符合規劃條件和技術管理要求前提下,建設項目采用裝配式建設且裝配率達到一定標準的,可獲得一定計容面積的獎勵[獎勵計容面積(M2)=宗地面積(M2)*容積率*3%],獎勵的計容面積不計入總容積率計算。單一項目獎勵計容面積累計不得超5000平方米且僅可用于建設一棟獨立式的單體建筑。
3、加大裝配式建筑相關企業政策支持力度
優先推薦擁有成套裝配式建筑技術體系和自主知識產權的優勢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支持我市龍頭企業采取與外地企業聯合投標方式,參與我市重大項目建設。加大本地建筑部品、產品推廣應用力度,建立部品目錄管理、新技術發布等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政府投資項目優先采購部品目錄中的部品、產品。引導傳統裝備制造、建材企業研發、生產與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相關產品和裝備,相關企業可跨建筑、工業門類享有相關政策支持。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墻體材料產品實施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給予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物流運輸、交通方面政策支持,優化超大型構件運輸的審批流程。
4、建立常態化聯動工作機制
提升各部門協同推進能力,打通信息交互渠道,重要事項及時研究解決,確保各項支持政策落地實施。強化建設工程行政審批各環節的責任落實,如項目報建、設計審圖、竣工驗收等。抓好中心城區項目落地的同時,同步監督區、縣(市)的實施。實施生產量、簽約量(合同)與建筑市場(房地產開發項目)實際完成任務量之間的“常態化聯動”,完善管理鏈條。鼓勵實行裝配式建筑落實情況月報制度,強化動態管理。
四、“十四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沈陽市現代建筑產業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專項工作的協調和指導工作。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定期協調市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和規劃、地方稅務等相關部門,及時研究解決現代建筑產業發展中的問題,形成合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市城鄉建設局負責組織落實國家、省、市有關政策要求,制定相關政策,組織開展項目評價、技術論證等方面工作,開展宣傳交流、學習培訓、技術引進及推廣應用等工作。
(二)發揮行業自律作用
發揮行業協會在行業自律、標準規范、人才培育、評優評先等方面作用。組織行業協會對預制混凝土構件生產企業進行星級評定,加強質量自控管理。
引導行業內龍頭企業建立產業聯盟,推動完善標準體系和技術體系,搭建現代建筑產業信息交流、技術合作等應用服務平臺,同時制定約束企業行為的聯盟準則,實現企業聯盟的自我管理。
(三)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鼓勵以產學研合作教育為主體的教育培訓模式,聯合院校與協會建立裝配式建筑實訓基地。按著生產經營實際整合實訓場地和購買設備,形成真實的職業環境,建成集“教學、培訓、技能鑒定、生產”四位一體的綜合性實訓基地,培養技術過硬的專業技術人才和能力突出的產業化工人。
有計劃地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建立與北京、上海等先進地區的人才互訓交流活動,多層次多渠道培養專業人才。探索設置與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相關的崗位。
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為主體,培養以碩士、博士研究生為主的國際化、復合型、高層次研究型人才;以協會、企業為主體,培養實用型管理人才。完善沈陽建筑大學、沈陽大學等大專院校建筑產業化相關專業課程設置;支持沈陽建筑大學等高等院與國外知名高校建立聯合教學和培訓計劃。推動裝配式建筑咨詢服務市場化發展,采取現場培訓和網上培訓等方式,培養出一大批適應產業轉型發展的新一代產業工人和科技人才,把沈陽打造為國家級的裝配式建筑咨詢服務和培訓基地。
(四)實施動態監管
由發改、自然資源、城鄉建設等有關部門建立從規劃報建、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等全過程閉合監管工作機制。加強對裝配式建筑項目監督管理,建立健全質量追溯、動態監管和行業統計制度,推進裝配式建筑項目、部品部件生產企業的檔案和臺賬等信息庫建設,實現信息化管理,智能化管理,并與相關部門共享。
(五)加強宣傳交流

加大現代建筑產業宣傳引導力度,尤其是新型工業化、智能建造領域的宣傳引導。將建博會定位成全國建筑行業一流高端展會。以科技引領作為建博會的核心;借助住建部科技與產業化發展中心等國家行業管理部門及相關國家級行業協會的力量;充分發揮龍頭企業、行業專家作用;以展示與會議相結合方式;集中展示行業最先進的理念、最頂尖的技術、最先進的產品,引領行業發展;通過展會與北京、上海、深圳、長沙等國內先進城市進行深入合作,把城市發展先進理念應用到我市城市建設中來。努力把展會打造成國家級的“現代建筑節日”。


020-2209 3641 1602970120@qq.com 留言咨詢 在線咨詢
 

首 頁 關于協會 政策法規 新聞資訊 技術與產品推介 專家庫 資料下載 會員服務 聯系我們

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