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婷婷五月国产色综合,9久精品久久综合久久,日韩欧美中文字幕不卡,亚洲丶国产丶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政策法規 > 地方政策 > 詳細內容

地方動態丨浙江省全面推行裝配式納入《浙江省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建設“十四五”規劃》

廣東裝配式建筑分會     2021-06-23     4258

浙江省發展改革委 浙江省市場監管局
關于印發《浙江省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建設“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浙發改規劃〔2021〕211號

各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省級有關單位:

《浙江省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建設“十四五”規劃》已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

2021年5月27日

浙江省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建設“十四五”規劃

全文發布,word版點擊閱讀原文可下載

深入推進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以下簡稱“三強”)建設,是我省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舉措。為更好地貫徹執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關精神,依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現實基礎和發展背景
(一)現實基礎
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深入實施“三強一制造”戰略,持續開展質量提升行動,連續4年獲得國家質量工作考核A級,穩居全國第一方陣,獲得2021年“中國質量大會”承辦權。全省7個設區市和12個縣市獲批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工程一次驗收合格率100%,旅游、健康等領域服務質量滿意度持續提升。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0年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93.3%,地表水省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到94.6%,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為100%。
先進標準體系更加健全。高水平完成全國首個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累計主導制定國際標準總數達到36項,制定發布“最多跑一次”改革地方標準12項、基本公共服務地方標準341項,實施節能環保領域地方標準88項、綠色設計地方標準8項、新型建筑工業化地方標準10項、“浙江制造”標準1979項。標準化技術組織建設持續推進,秘書處落戶浙江的國際標技委/分標委3個、全國標技委/分標委43個,建立省級標技委72個。義烏市獲批籌建我省首個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舉辦全球首個標準博覽會。
品牌矩陣不斷壯大。率先構建以“區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的“品字標”品牌建設體系。累計有1006家企業獲得“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證書1671張,獲得國際認證證書200張。商標質押登記數連續五年位居全國第一,商標品牌發展指數(2020)位列全國首位。擁有地理標志保護產品116個、地理標志商標253件、農產品地理標志89個,17個地理標志產品列入中歐地理標志互認互保產品清單。工程品牌不斷創優,全省共獲得“魯班獎”工程49項、國家優質工程94項,評選“錢江杯”省級優質工程639項。
質量技術基礎持續強化。全力推進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綜合改革,高水平建設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浙江),擁有國家質檢中心55家、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3家,獲批籌建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浙江分中心,布局了104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為產業鏈、創新鏈提供有力支撐。全省共有各類檢驗檢測機構2128家,涵蓋產品質量、工程質量、環境監測、氣象防雷、計量校準等多個領域,檢驗檢測認證行業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初見成效。
質量治理能力明顯增強。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針對不同信用風險、信用水平的檢查對象采取差異化分類監管措施。深化檢驗檢測服務“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式上線“浙里檢”平臺,實現檢驗檢測業務全流程“一網通辦”。修訂實施《浙江省實施〈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深化“放心消費在浙江”行動,國家電子商務12315投訴維權中心和網絡商品質量監測中心落戶杭州,消費環境和維權機制進一步優化。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三項制度覆蓋率100%,工程質量投訴申述機制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間,“三強”建設取得突出成效,但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質量供給和人民對美好生活需求不相適應的情況仍較突出,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有待提升;二是在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新興領域的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快,支撐高質量發展的質量技術能級仍顯不足;三是推動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機制尚不完善,質量文化建設有待加強,質量社會共治局面還未完全形成。立足新發展階段,必須堅持新發展理念,聚焦高質量、競爭力、現代化,持續推進高水平“三強”建設。

表1-1  “十三五”時期主要指標完成表

類別

指    標

單位

2015年

2020年

規劃

2020年

完成

質量建設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

%

96

98

98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

%

32

35

37

創建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增)

4

10

6

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三項制度覆蓋率

%

-

100

100

服務質量滿意度


79

85

87.13

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

83.8

85.6

93.3

地表水省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

%

72.9

80

94.6

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水質達標率

%

85.1

94

100

標準

建設

制定“浙江制造”標準(新增)

44

500

1935

實施“浙江制造”標準企業(累計)

-

5000

5721

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新增)

-

15

28

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新增)

89

300

838

制修訂服務業地方標準(新增)

-

100

189

制定綠色建筑設計地方標準(新增)

-

8

10

制定新型建筑工業化地方標準(新增)

-

10

10

品牌

建設

浙江省政府質量獎企業(新增)

-

20

29

“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業(新增)

-

1500

1500

“浙江制造”品牌認證企業(新增)

22

300

980

新型建筑工業化示范企業(新增)

-

20

23

培育馳名商標(新增)

-

50

88

(二)發展背景
構建新發展格局對質量、標準、品牌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在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的基礎上實現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要求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形成高效規范、公平競爭、質量安全、消費滿意的強大國內市場,在此基礎上持續深化對外開放,拓展國際市場,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必須把深化質量提升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點,為浙江建設國內大循環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樞紐提供有力保障。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走質量引領的發展之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對優質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增加,需要高質量產品和服務的供給。因此,必須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以更高水平需求牽引供給、以更高質量供給創造需求,滿足消費者對質量標準品牌日益增長的新要求。
“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要求大力推動質量變革、標準創新、品牌創建?!笆奈濉睍r期,是我省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關鍵五年。因此,要率先建設面向全國、融入全球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塑造新時期浙江競爭優勢,必須堅持質量第一,以品牌的力量激發新的增長動力,以高質量供給創造更多市場需求,以標準提檔、品牌增效融入和引領價值鏈重塑,推動全省加快邁入質量時代。
二、總體思路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精神,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質量第一”“質量強國”等重要指示精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持續推進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聚焦聚力“三位一體”全面融合、“四大領域”全域提升、“三大體系”全程保障,率先實現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努力把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建設打造成“重要窗口”標志性成果,為我省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貢獻力量。
——“三位一體”全面融合。更加注重系統觀念、系統方法推進質量、標準、品牌融合發展,以領先標準引領質量提升,以更高質量要求打造知名品牌。立足新發展格局,從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入手,形成以高質量供給創造需求、以高品質需求牽引供給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提升國民經濟體系整體效能。
——“四大領域”全域提升。更加注重“三強”建設的整體性和協調性,統籌浙江制造、浙江服務、浙江工程、浙江環境四大關鍵領域,推動“浙江制造”邁向全球高端,打造“浙江服務”發展高地,鑄就“浙江工程”卓越品質,樹立“浙江環境”最美標桿,實現“四大領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三大體系”全程保障。更加注重“三強”建設的體系化和協同性,以質量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質量能力提升,以最嚴要求堅守質量安全底線,以社會共治推進質量現代化治理,統籌推進質量基礎、質量安全、質量治理三大體系建設,為“三強”建設提供全過程堅強支撐。
(二)基本原則
市場主導,政府引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質量主體地位,激發企業提升質量、標準和品牌的內生動力。更好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管理,強化社會監督,形成協同推進新局面。
系統推進,融合發展。全局性謀劃質量、標準、品牌三位一體發展機制,以更高標準引領高質量,以更高質量要求打造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知名品牌,系統性推進“四大領域”協同提升,構建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質量現代化治理體系。
創新驅動,質量致勝。把創新放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全方位數字化轉型為路徑,推動技術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化協調發展。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提升高品質、高水平產品和服務的供給能力,以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全面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標準引領,品牌帶動。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建設高水平的浙江標準體系,推動浙江標準轉化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努力提升浙江標準話語權。大力培育企業自主品牌、產業集群品牌、區域公共品牌,不斷提升浙江品牌國際影響力和美譽度。
(三)發展目標
1. “十四五”時期主要目標
到2025年,多層次、高水平的地方特色標準體系不斷健全,高水平產品、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品牌形象牢固樹立,浙江制造、浙江服務、浙江工程、浙江環境“四大領域”質量全面躍升,“三強”建設成為“重要窗口”標志性成果。
——成為質量強國建設生動鮮活的浙江樣板。質量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質量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四大領域”質量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形成3-5個全球先進制造業集群,出口商品國際質量競爭力顯著增強,基本實現浙江制造向浙江創造轉變、浙江速度向浙江質量轉變、浙江產品向浙江品牌轉變。
——成為先進標準引領高質量發展的國家示范。市場主體標準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浙江標準體系更加健全,先進標準在各領域的覆蓋面和國際標準規則制訂的話語權明顯提升,率先推進數字經濟、生態環境、質量治理等領域標準創新,努力打造先進標準創新示范區。主導和參與制修訂50項國際標準、600項國家標準;新增“浙江制造”標準2000項、服務業地方標準200項。
——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經濟發展高地。進一步完善品牌培育機制,構建品牌產品、品牌企業、品牌產業、區域公共品牌培育體系,加快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進一步提升“品字標”區域公共品牌的影響力和附加值,推動浙江產品和產業向價值鏈高端躍升。累計培育“浙江制造精品”2500項、單項冠軍企業230家、“品字標”品牌企業2500家,建成一批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
——成為質量治理現代化的領航探路者。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基礎設施系統完整、高效運行,技術水平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質量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健全,質量治理數字化應用范圍不斷拓展,數字化質量治理體系初步建成,基本形成市場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共治格局。
表2-1  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
類別
指    標
單位
2020年
2025年目標
質量建設
中國質量獎、省政府質量獎獲獎組織(累計)
81
150
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
%
95
96以上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合格率
%
98
98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新產品產值率
%
37
37以上
累計創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詹天佑獎等國家級獎
143
150
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
93.3
93以上
地表水省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
%
94.6
95以上
標準建設
國家級、省級標準創新貢獻獎獲獎組織(新增)
23
50
制定“浙江制造”標準(新增)
561
2000
主導和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新增)
-
50
主導制修訂國家標準(新增)
-
600
標準國際化試點示范單位(新增)
-
100
制修訂服務業地方標準(新增)
44
200
制定綠色建筑設計地方標準(新增)
-
10
制定新型建筑工業化地方標準(新增)
-
5
國家級、省級標準化試點示范項目(新增)
67
350
品牌建設
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
%
14
15
培育“品字標”企業(累計)
1500
2500
“浙江制造”國際認證證書保有量(累計)
200
400
“浙江制造精品”數量(累計)
1238
2500
單項冠軍企業數量(累計)
114
230
綠色產品認證覆蓋領域
12
20
高品質服務認證證書(累計)
2500
4000
浙江出口名牌(新增)
-
100
創建全國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新增)
-
15
國內有效商標注冊數(累計)
萬件
290
400
地理標志培育、申請數(累計)
369
450
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量(累計)
5900
7000
2. 2035年遠景目標
到2035年,形成覆蓋全域、技術先進、國際接軌的先進標準體系,浙江產品、技術、管理和服務的品牌國際美譽度和影響力顯著提升,浙江制造、浙江服務、浙江工程、浙江環境等各領域質量達到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平,全面實現質量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高水平建成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品牌強省。
三、推動“浙江制造”邁向全球高端
(一)打造“浙江制造”質量新優勢
提升產業鏈質量水平。以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和“415”先進制造業集群為重點,對標國際先進水平,開展制造業質量提升行動,提升研發、設計、制造、營銷等核心環節能級,提高全球供應鏈協同和資源配置能力。持續推進重點行業、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產業園區及產業集群等實現數字化改造全覆蓋。積極創建全國質量強市(縣)示范城市和質量品牌提升示范區。
完善企業質量管理制度。實施質量管理“千爭創萬導入”行動,引導企業樹立“質量第一”的理念,利用質量集成管理方法,整合生產組織全過程要素資源,大力推廣卓越績效模式、精益生產、能力成熟度模型等現代管理制度,普及質量通用標準規范,支持企業爭創制造業領域中國質量獎。推廣使用智能化設備、信息化系統、工業互聯網,實現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
提高產品質量性能。聚焦重點行業重點產品,大力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和新生產組織方式,在產品性能、成本、能耗等方面取得綜合優勢。針對基礎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數字化裝備,攻克一批制約質量提升的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浙江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實施質量標桿對標達標行動,以“比學趕超”促整體質量提升。
專欄3-1  推進浙江制造質量提升重點工作
制造業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工程。圍繞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推動實施制造業基礎再造強鏈、可替代技術產品供應鏈重組補鏈、產業鏈協同創新強鏈、制造業首臺(套)產品應用補鏈、全球精準合作補鏈、關鍵核心技術與斷鏈斷供技術攻關補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帶動護鏈、工業互聯網建鏈、涉企服務平臺暢鏈、數字新基建強鏈等十大重點工作。全方位推進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
塊狀經濟特色產業質量提升行動。以數字化為引領,加快塊狀特色經濟集聚化、服務化、綠色化轉型,強化關鍵領域補短板,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塊狀特色經濟。實施平臺整合優化、數字化賦能、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綠色化改造、關鍵領域補短板、品牌力提升等六大工程。
傳統制造業改造提升2.0版。一是打造數字化轉型引領區。傳統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重點行業、規上制造業企業、產業園區及產業集群等實現數字化改造提升全覆蓋,制造業數字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二是打造服務型制造先行區。重點行業服務型制造新模式全覆蓋,融合型新業態、新模式引領全國,共享制造有效推進。三是打造產業鏈再造創新區。圍繞重點領域,打造10條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特色優勢產業鏈,形成若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一批世界一流企業和品牌。
數字賦能制造業質量管理創新。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應用,加快制造產業“上云用數賦智”,推廣柔性制造、云制造、共享制造、服務型制造等新制造模式,支持制造企業積極建設基于安全可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生產質量管理測試床、質量管理平臺建設。
(二)迭代升級“浙江制造”先進標準體系
加強“浙江制造”先進標準供給。增強浙江企業標準話語權意識,推動企業建立全過程、全方位的先進質量標準體系,樹立一批企業標準領跑者。支持組建一批產業技術標準創新聯盟,主導制修訂一批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先進團體標準,構建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浙江制造”標準體系。
推進標準創新載體建設。圍繞數字經濟、生命健康、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節能降耗等重點領域,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標準創新聯盟和驗證平臺,實現標準創新和產業應用的有效對接。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大中型骨干企業,建設一批開放型科技成果和標準必要專利轉化平臺,促進創新成果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
專欄3-2  構建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標準體系
數字安防。在芯片、關鍵核心元器件、智能算法等關鍵共性技術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集成電路。在突破第三代半導體芯片、專用設計軟件(電子設計自動化工具等)、專用設備與材料等技術,前瞻布局毫米波芯片、太赫茲芯片、云端一體芯片等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網絡通信。在通信芯片、關鍵射頻器件、高端光器件等領域制定標準。
智能計算。在芯片、存儲設備、服務器、操作系統、高性能智能計算構建體系、智能算力等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生物醫藥。探索制定數字化醫藥研發創新體系標準。
煉化一體化與新材料。在乙烯產業鏈關鍵核心技術(產品)、關鍵生產設備等領域制定標準。在先進光刻膠產品及原料制備關鍵技術、集成硅系電路制造用前軀體材料制造技術、200L電子級化學品超純包裝容器、PFA超純包裝品等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在油電混合動力、高效內燃機、先進變速器、尾氣處理等關鍵技術領域研制標準。圍繞動力電池與電池管理系統、電機驅動與電力電子總成、電動汽車智能化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系統、插電/增程式混合動力系統和純電動力系統等6個創新鏈研制一批標準。
智能裝備。重點聚焦高速主軸編碼器、高性能多軸聯動數控系統、精密主軸及驅動系統和高精度滾珠絲杠等數控機床產業的關鍵領域研制標準。在高性能工業機器人控制器、減速器、伺服電機等機器人產品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智能家居。在智能門鎖、智能家電、智能照明、智能廚衛等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現代紡織。在高端紡織裝備、紡織新材料等現代紡織領域研制一批標準。
(三)全面打響“浙江制造”品牌
大力推廣“浙江制造精品”。加大對“浙江制造精品”的宣傳推廣和政策支持力度,促進在政府采購、工程建設、民生消費中的應用,推動落實“互聯網+”政府采購政策,不斷提升浙江制造產品市場份額和美譽度,加大品牌拓市場、增效益、提價值力度。到2025年,培育“浙江制造精品”2500項。
打造知名企業品牌。引導企業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品牌發展戰略,挖掘一批有競爭力的“浙江制造”品牌,變制造為創造、變貼牌為創牌,新增一批省政府質量獎企業。做優做強品牌提升服務體系,以《品牌指導服務站建設規范》地方標準為指引,建成500家以上功能全、服務優、全鏈條、全覆蓋的商標品牌服務指導站。制定品牌培育管理體系標準,完善品牌培育成熟度評價機制。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推進“品質浙貨·行銷天下”活動,培育一批省出口名牌,增加優質浙江產品供給。
打造美譽度高的集群和區域品牌。推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品牌建設,探索集體商標、證明商標在產業集群中的應用和保護。大力推進“品字標”區域公共品牌建設,完善品牌建設制度體系,提高“品字標”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到2025年,培育“品字標”品牌企業2500家。
專欄3-3  “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計劃
“品字標浙江制造”。堅持“國內一流、國際先進”定位,以高端產品引領中高端消費市場,大力培育終端消費品企業,覆蓋“專精特新”企業,拓展國內市場。完善以區域品牌、先進標準、市場認證、國際認同為核心的“品字標”品牌建設制度體系,加快實現“一個標準、一次檢測、一次認證、多國證書”,提高“品字標”在國際上的認可度和影響力。
雄鷹行動。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的企業力爭達到30家,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8家。培育一批資源配置能力強、國際市場占有率高、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一批創新能力強、躋身世界前列的企業,一批搶占發展先機、在全球同行業中具有引領作用的新經濟企業。
打造“單項冠軍之省”。全省冠軍企業培育生態更加完善,創新實力更為雄厚、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市場占有率穩步增長。力保制造業單項冠軍數量全國第一,基本實現全省設區市制造業單項冠軍全覆蓋,打造3-5個“單項冠軍之城”,6-8個“單項冠軍之縣”,成為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之省”。
雛鷹行動。建立健全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機制,打造創業創新的良好生態,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引導中小企業開展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打造“浙江制造”品牌。支持企業對標一流水平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提高質量管理水平??萍夹椭行∑髽I達到6萬家以上,凈增“小升規”企業1萬家以上,入庫培育隱形冠軍企業1000家以上,產生隱形冠軍企業200家左右。
四、打造“浙江服務”發展高地
(一)擴大“浙江服務”高質量供給
培育服務業優質供給。推動生產性服務業高端化專業化發展,著力提升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現代物流、現代金融、數字貿易等產業影響力,培育壯大檢驗檢測、創意設計等新興服務業。促進生活性服務業品質化多樣化發展,重點在健康服務、休閑旅游、現代商貿、文化服務、教育培訓等領域開展顧客滿意度評價,加強民生服務行業高品質供給。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整合提升,建設一批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加快生產性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提升,到2025年,打造20個左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提升數字生活新服務品質。以推進生活性服務業數字化、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現代消費體系為重點,創新推廣一批新業態新模式,培育壯大一批重點平臺和企業,打造一批重點行業、樣板城鎮和標桿區域。提高數字生活幸福感,構建數字化多元應用和線上線下融合市場,重點加強無接觸購物、在線消費、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業態新模式質量管理,全面保障數字經濟模式下的“吃、住、行、游、購、娛、醫、學、業”質量。
專欄4-1  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重點
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高質量建設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以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整合提升為切入點,以“三個一批”推動服務業布局優化,引導聯動協同發展,聚力服務業高端產業,持續推進服務業結構優化和業態升級。到2025年,打造100個左右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推進建設兩業融合試點。圍繞浙江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領域,推進“十大”兩業深度融合領域,推進開展省級兩業融合試點創建工作,包括試點區域、試點企業兩大類,加快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兩業融合發展業態模式和路徑。
推進“數字生活新服務”。推進商圈智慧商務、智慧設施、智慧服務、智慧營銷、智慧環境、智慧管理等場景應用創新,打造一批智慧商圈。鼓勵服務業企業開展數字化、智慧化改造和升級,運用數字技術全面改造業務流程。聚焦公共服務數字化,通過數字市民中心等形式,提供線上線下全域數字化的服務體驗。
(二)構建高水平服務業標準體系
提升現代服務業標準。實施服務標桿引領計劃,建成一批國家級綜合服務業標準化試點,推行服務與管理國際標準認證。聚焦服務業新業態,率先在平臺經濟等新興服務業開展標準研制,積極創建國際、國內一流標準。深化杭州等地開展國家物流標準化試點,積極參與快遞電子運單、物流信息、多式聯運等重要標準制修訂。
健全公共服務浙江標準。圍繞提高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質量和均等化水平目標,制定完善幼兒園、中小學等公共服務單位與設施的建設標準、配置標準和營運標準,落實健康鄉鎮、健康村、醫療機構建設標準和醫院等級評審標準。加強勞動就業、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等重點領域服務標準供給,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協同、成果共享的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建立與現代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相適應的政府服務標準體系,抓好涉及權力運行監督、政府購買服務、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權力行使流程等方面標準制定。
專欄4-2  服務業重點領域標準化建設
現代物流。以申通、圓通、優速等開展綠色快遞標準化試點為基礎,組織開展具有浙江特色的綠色快遞地方標準制定工作,不斷提高快遞封裝標準化水平。推進國家級和省級示范物流園區托盤標準化、快遞綠色包裝及標準化試點。
數字貿易。研究制定數字貿易條例和標準,積極參與數字國際標準和認證體系建設,推動新型貿易領域國際規則建立和輸出,提升全球數字貿易治理體系話語權。
休閑旅游。構建全域旅游標準體系,以全行業、全領域“+旅游”為指引,復審修訂現有地方標準,重點推進鄉村旅游、海洋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工業旅游、研學旅游、森林旅游、水利旅游、商務會展旅游、養生養老旅游以及旅游信息技術、公共服務、安全管理等地方標準的制定。
現代商貿。積極構建標準體系,進一步完善電子商務標準體系,初步構建跨境電商標準體系,推動數字賦能現代化先行、科技創新現代化先行,初步建立數字生活新服務標準體系。
健康服務。積極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制修訂工作,圍繞健康服務領域,積極推進相關標準的制修訂工作,牽頭制訂浙江省衛生健康地方標準計劃項目。梳理形成衛生健康領域國家、行業、地方標準清單并進行動態更新。
教育培訓。完善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體系,編制一批技術規范和指導性意見。修訂完善幼兒園及中小學建設標準,完善教育評估標準,研制教育現代化監測指標。制定開放教育教學質量規范相關制度文件。
政務服務。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進一步完善依申請事項辦事指南標準,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加快推進機關內部“一件事”集成改革。
(三)打響“浙江服務”優質品牌
擦亮“浙江服務”金名片。在產業基礎良好、市場化程度較高、具有鮮明特色的服務行業加強品牌建設,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企業-區域品牌-行業品牌”“浙江服務”品牌體系。鼓勵企業積極開展“品字標浙江服務”認證,加強商標國際注冊、認證和品牌運營,打造國家乃至國際知名品牌。支持地方圍繞特色服務業研究建立服務品牌培育和評價標準體系,打造一批具有辨識度和競爭力的區域品牌。聚焦休閑旅游、文化服務、現代物流、數字貿易等特色優勢領域,提升國際化高端化服務水平,塑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浙江服務”品牌。
大力引導品質消費。支持杭州、寧波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引領全省商貿提升發展整體水平和效率。鼓勵有條件的城市打造高品質步行街,引導特色產品和服務集聚發展。積極培育體驗經濟、創意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提升發展網絡零售產業,提高新零售平臺能級,促進新型消費快速成長。優化放心消費環境,深入推進“放心消費在浙江”行動,打響“浙里來消費”品牌。
專欄4-3  消費品牌打造重點工作
深化“放心消費在浙江”行動。圍繞與消費者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品種,推進37個放心消費重點縣區建設,打造一批具有浙江特色的放心消費街區、商圈、鄉村,引領我省全域放心消費建設。
打響“浙里來消費”品牌。鼓勵重點商圈、特色商街、商貿企業、品牌企業等開展聯動營銷活動。組織辦好各年度全國消費月暨浙江金秋購物節,鼓勵舉辦消費嘉年華活動,支持各地開展各類主題促銷活動。鼓勵各地聯合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開展網上促銷活動,提升“浙里來消費”市場活力。支持杭州辦好“雙十一”全球線上線下購物大狂歡,打造國際消費目的地。
“四條詩路”文化帶。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浙東唐詩之路、錢塘江詩路和甌江山水詩路“四條詩路”建設,將歷史、文化、生活、生態有效融合在一起,創建省詩路文化“明珠”100個,打造串聯全省詩畫山水的黃金旅游帶,形成“一文含四帶,十地耀百珠”的空間形態。
“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打造群眾廣泛參與、國內知名度高的“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旅游美食品牌,基本形成集原料生產、加工、配送、制作、銷售于一體的美食產業體系,美食文化得到傳承弘揚和創新發展,旅游美食服務監管機制進一步健全,我省旅游美食產業高水平提升。
“浙江有禮”。創建一批全國文化和旅游創意產品開發示范單位,推出100個浙派文化符號伴手禮,評定1000個星級旅游商品購物點,著力打造“浙江有禮”旅游購物特色品牌體系,努力使旅游購物占旅游總收入超25%。
建設高品質步行街。深入推進全省高品質步行街試點培育,支持符合條件的步行街爭創國家級高品質步行街,創建一批歷史有根、文化有脈、商業有魂、經營有道、品牌有名、數字引領的高品質步行街。注重對街區的數字化改造升級,著力打造智慧街區。支持有條件的村鎮打造或改造提升步行街。
五、鑄就“浙江工程”卓越品質
(一)推進“浙江工程”高品質建造
全面推行綠色和裝配式建筑。加快推進綠色建筑創建行動,規范綠色建筑標識管理,大力發展高星級綠色建筑。推動綠色建筑與建材協同發展,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提升綠色建材質量,加強綠色建材運用。積極推廣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全面推行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工作,加快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鋼結構建筑融合發展,創新精益化、智能化生產施工組織方式,全面提升工程質量性能和品質。
專欄5-1  綠色建造和可裝配式建造推進行動
綠色建造推進行動。大力發展高星級的綠色建筑,新建民營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要求,提高大型公共建筑和政府投資公益性建筑的綠色建筑標準要求,到2025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比例達100%。穩步推行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加強綠色建筑評價標識項目質量事中事后監管,構建貫通綠色建筑和綠色建材的全產業鏈。嚴格執行民用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核算標準,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應用。加快推進設區市公共建筑能耗監管平臺建設,形成省市平臺互聯互通的建筑能耗監管體系。
裝配式建造推進行動。全面執行《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發布一批成熟的裝配式建造技術及工藝工法,研究適合裝配式建造的施工組織方案,提升裝配式建造水平。探索建立部品構件質量管理機制,保證裝配式建筑源頭質量。以全國裝配式鋼結構住宅試點省建設為契機,大力推進鋼結構裝配式住宅試點,加大鋼結構在高層住宅、農房建設、危舊房改造等領域推廣應用。政府投資的新建公共建筑以及市政橋梁、軌道交通、交通樞紐等市政設施建設項目優先采用鋼結構。在防災減災領域和臨時建筑中推廣使用模塊化鋼結構建筑。到2025年,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35%,鋼結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達40%。
提升質量安全管控能力。全面推行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標準化施工,落實工程質量安全手冊制度,建立全省一體化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系統,以數字賦能提升推進工程質量管理、質量行為和實體質量控制標準化。探索實施工程擔保和質量保險制度,推行工程質量分析報告制度,探索建立區域工程質量評估制度。加快構建以信用管理為核心的新型建筑市場監管機制,推進住宅工程質量常見問題專項治理和示范工程創建活動,強化工程質量終身責任落實。
(二)強化“浙江工程”高標準引領
加強產業化標準體系建設。加快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鋼結構等重點領域的標準制定,推動建筑部品、住宅部品、構配件系列化、標準化、通用化。精簡整合相關地方性標準,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社會團體和企業制定先進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深化重點領域國內外標準比對,加快適應國際標準通行規則,推動先進標準轉化和推廣應用。
提升工程標準研制能力。鼓勵企業加大標準化科研投入力度,支持申請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技術中心認定,提升先進技術標準研制能力。推進建設浙江工程云,推進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程質量安全監管以及建筑設計、施工、運營維護全過程的集成應用,率先研制和推行一批建筑業信息化技術標準。鼓勵企業確立適合建筑產業現代化的技術、產品和裝配施工標準,提升標準化建造水平。
(三)提升“浙江工程”品牌價值
打造品牌優質工程。健全優質優價、差異化管理等工程質量激勵機制,持續推進建筑工程創優活動,鼓勵企業爭創魯班獎、國家優質工程獎、土木工程詹天佑獎、錢江杯等國家和省級獎項,到2025年,浙江省建設工程錢江杯獎(優質工程)達到750項。以“平安百年品質工程”為目標,深入開展交通建設工程品質攻關專項行動,圍繞施工安全標準化、橋梁預制構件質量提升、隧道施工質量安全管控能力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技術“微創新”等方面推進交通工程提質升級。推動水利工程建設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的推廣應用,不斷提高水利工程施工、監理、檢測技術水平,積極爭創大禹獎。
提升浙江工程影響力。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制定實施浙江省建筑業“走出去”三年行動計劃,促進國際工程施工業務可持續發展。加強長三角建筑市場一體化合作,積極鞏固擴大國內重點區域市場份額,強化浙江建筑品牌。支持引進國際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經驗,并購國內外先進建筑產業企業,按照統一標準整合國內外相關要素資源,帶動省內大型成套設備、建材、國際物流等建筑相關產業發展。
專欄5-2  建筑市場開拓重點
發揮長三角一體化優勢。加強與上海、江蘇、安徽三省一市建筑業合作,全面落實《長三角區域建筑業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戰略協作框架協議》,互認地方審批的企業資質、人員注冊資格和各類崗位證書,全面推行“一網通辦”和電子證照,加快實現長三角建筑業一體化。
鞏固和擴大省外市場份額。利用好國內大循環市場新格局,鼓勵企業以品牌拓市場,投資占市場,合資擴市場,全面參與珠三角、京津冀、中部崛起、西部大開發和東北振興的建設,重點鞏固、拓展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較大、經濟發展基礎較好的省市建筑市場。到2025年,省外完成產值占全省建筑業總產值比例45%。
提升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發揮建筑業在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的獨特優勢,緊抓“一帶一路”、RCEP、中歐綠色經貿合作機制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機遇,鞏固北非、西北亞、西亞等傳統國際區域市場和行業市場,不斷開拓發達國家區域市場,以及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利潤的行業市場,促進國際工程施工業務可持續發展。到2025年,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120億美元。
六、樹立“浙江環境”最美標桿
(一)提升優質生態供給能力
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立健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實施全要素環境質量提升工程,全力打好生態環境鞏固提升持久戰,讓天更藍、水更清、地更綠。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實施生物多樣性監測調查評估和保護,持續增加優質生態產品供給。實施海岸線保護與整治修復行動,加快“藍色海灣”建設,陸海一體改善海洋生態環境質量。
健全環境質量治理體系。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主體責任、部門監管責任,構建以改善環境治理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深入推進環境治理領域“最多跑一次”改革,逐步擴大“區域環評+環境標準”改革覆蓋面。建立健全環境污染問題發現機制,構建以環境信用評級為基礎的分級分類差別化監管模式。積極探索環境治理、綠色生產和消費、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地方立法,加快制修訂符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的地方性法規規章。
專欄6-1  全要素環境質量提升工程
全面推進清新空氣行動。開展全省清新空氣示范區建設,到2025年,85%的縣級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氣示范區。實施PM2.5和臭氧“雙控雙減”,推進揮發性有機物和氮氧化物協同治理,加強無組織排放控制,實現設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3%以上。開展鋼鐵、水泥、玻璃等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實施燃煤熱電聯產行業綜合改造升級。加快風電、核電等清潔能源設施建設,提升天然氣使用比例。
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鞏固提升“五水共治”成果,實現管網全覆蓋、污水全收集、處理全達標、飲水全保障、河湖全美麗。嚴格執行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紅線。深入推進生活小區、鎮(街道)、工業園區(集聚區)、內河船舶“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建立跨界河湖水環境聯防聯控機制,地表水省控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水質比例達95%以上。
全面推進凈土行動。建立土壤環境源頭預防、過程阻斷、治理修復全過程風險管控體系,提高土壤污染防治監管能力。以影響農產品質量和人居環境安全的突出土壤污染問題為重點,因地制宜開展污染地塊治理修復示范,以受污染農用地集中分布區域為重點,實施農用地分類保護和治理。
全域建設“無廢城市”。啟動全域“無廢城市”建設,爭取到2025年所有設區城市及60%的縣(市、區)完成“無廢城市”建設。建立固體廢物分類收集網絡。建設“垃圾分類+資源回收”兩網環衛設施。開展固體廢物處置和綜合利用設施建設,實現處置能力與固廢產生量相匹配。
(二)健全生態環境標準體系
有序開展美麗浙江建設指南、垃圾分類處置、綠色制造等相關標準研究和發布,探索制定“兩山”轉化的國家標準。加快農村生活污水等領域排放標準的制(修)訂。總結提煉各地環境治理領域標準化建設成果,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地方標準。做好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環境保護標準與產業政策的銜接配套,健全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推進綠色制造相關產品標準制修訂,鼓勵開展各類涉及環境治理的綠色認證制度。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圍繞重點行業,制定一批高質量發展能效引領標準,加快完善用能權使用和交易基礎標準體系。

專欄6-2  “十四五”浙江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重點項目

1. 制定垃圾分類處置標準

2. 制定綠色制造產品標準

3. 修訂農村生活污水排放標準

4. 制定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5. 制定汽車維修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6. 修訂紡織染整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7. 修訂工業企業氮磷間接排放限值

8. 制訂化學纖維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9. 修訂制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10. 修訂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技術導則

11. 制訂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治理技術規范(系列)

(三)打造綠色發展的“浙江樣板”
探索生態系統價值核算“浙江經驗”。加快“兩山銀行”先行先試,推進“大花園”標準化建設,不斷完善應用省級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凝練推廣一批“兩山”轉化實踐路徑。制定縣域GEP核算標準,推動形成GDP與GEP協同增長的評價考核體系,加快綠色金融標準制定和效益考評。深化省內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積極創新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生態補償機制創新繼續領跑全國。
貢獻全產業綠色轉型“浙江方案”。圍繞國家碳達峰目標和碳中和愿景,研究制定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以及重點領域專項行動方案,推進有條件地區和重點行業率先達到碳排放峰值。大力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穩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試點先行區建設。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推進各行業企業實行清潔生產,引導工業綠色發展,加快推動電力、建材、石油化工等行業的生態化改造。深入開展綠色技術創新“十百千”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技術交易平臺,建立健全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實施循環經濟“991”行動計劃升級版,加快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
率先普及綠色低碳生活方式。推進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鼓勵公眾優先購買節能、節水、環保、資源再生等綠色標志產品。積極推進低碳綜合交通網絡建設,倡導綠色出行。推行綠色保障,減少固廢產生,構建分級分類的生活垃圾循環利用體系。實施塑料污染治理三年行動計劃,減少一次性保障的消耗,加強商場、超市、商品市場等場所和電商快遞、餐飲外賣等領域塑料污染治理。完善綠色采購制度,落實政府優先采購和強制采購節能環保產品制度。
七、強化質量技術基礎體系
(一)建設現代先進計量體系
加強計量基礎設施建設。對標計量先進技術水平,建設一批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人民生命健康的關鍵計量測試能力。完善量值傳遞溯源體系,推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建設和改造升級。培育一批國家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推動產業計量測試中心與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制造業創新中心等融合發展。加快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浙江分中心建設,推動計量大數據規范化建設和創新應用。開展縣級法定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行動,全面提升強制檢定保障能力。大力發展計量校準測試服務業,培育一批本土品牌校準機構。
提升計量服務水平。充分發揮計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與保障作用,提升計量服務國家戰略、產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改善和民生保障能力。實施“優化計量、提質增效”企業幫扶三年行動,引導企業完善先進測量管理體系。加強能源資源計量,開展碳排放測量、大氣環境、大流量等先進測量技術研究和探索,組織高耗能行業能效對標和節能診斷,促進傳統產業綠色發展。
專欄7-1  計量重大平臺及能力建設
科技創新平臺。積極爭創新型與智能聲學振動裝備精密測量技術國家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數字計量應用(智能制造)國家市場監管技術創新中心、工業互聯網計量器具可信計量省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智能量測技術研究省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熱物性檢測技術省市場監管重點實驗室等。
數字計量云平臺。依托國家計量科學數據中心浙江省分中心,為計量行業打造“互聯網+計量服務”的綜合應用服務云平臺,建立全省統一的“計量信息數據庫”,為政府、計量技術機構、科技人員、相關企業提供精準、安全、數據可靠、認證可信的計量大數據服務。  
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在食品安全、節能環保、交通運輸、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新建和改造提升500項以上高準確度、高穩定性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
產業服務能力。積極爭取新增OIML國際互認實驗室和國家型式評價實驗室。力爭在無人機、海洋探測、智慧交通等領域獲批籌建一批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省級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加快推進儀器儀表可靠性試驗平臺、智能網聯汽車關鍵參數測試平臺、高電壓及互感器計量中心、電離輻射計量中心、國家時間頻率計量中心應用中心(浙江)、5G及智能物聯技術服務平臺、生物與標準物質計量中心、數字精密測量平臺等能力建設。
(二)提升標準化技術服務水平
加強標準化技術服務能力建設。激發公益性標準化研究機構活力,推進高端標準化智庫建設,提升標準化技術機構和組織的研究和服務能力。加快培育一批以提供標準化服務為核心業務的專業咨詢機構、事務所,增加標準化服務市場有效供給。加強標準藏館建設,推動與國際標準組織、國外先進標準組織機構的標準信息資源交換與合作。建設全省標準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推進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的協同管理和服務。
專欄7-2  標準化技術服務平臺建設
技術機構建設。深化省級、市級標準化研究機構能力建設,提升金磚國家標準化研究中心、浙江(義烏)國家標準技術審評中心、杭州國際標準化會議基地、寧波中東歐標準化研究中心等平臺服務能力,在“互聯網+”、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領域建設標準創新聯盟。
信息平臺建設。建設浙江省標準化信息服務平臺,集成地方標準、標準化試點項目、專業標技委等信息化管理系統,實現全省標準化業務工作“一網通辦”,提供標準化信息服務。建設之江標準信息平臺、浙江省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服務平臺,加強對國際標準、通報評議、特貿關注等的跟蹤和評議,持續開展國際、國外通報評議工作。
推動標準化服務市場化發展。突出市場化、專業化、規范化、國際化發展導向,構建結構優化、服務優質、布局合理、融合共享的標準化服務生態體系。建立標準化服務良好行業規范,制定能力評估、服務質量評估等相關標準。鼓勵整合各類優質資源,建立標準化服務產業聯盟。加強標準化服務人員和機構信用建設,推動利益相關方、第三方機構等開展獨立的標準化服務評價,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
(三)提高檢驗檢測服務能力
加快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圍繞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和十大標志性產業鏈需求,制定實施國家級省級質檢中心能力提升三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強檢測裝備投入和技術改造,突破一批我省產業和企業“卡脖子”檢驗檢測技術。強化食品、日用消費品、特種設備等質量安全監管技術支撐保障能力建設,重點提升有毒有害物質痕量檢測技術、品質評價技術、無損檢測技術、復雜對象和極端條件檢驗檢測技術等核心能力。
專欄7-3  檢驗檢測保障能力建設
食品安全技術保障能力。一是提升農獸藥殘留、有機污染物等檢測能力;二是提升食品安全性風險檢測評估能力;三是提升食品質量評價與真偽甄別能力、功能性食品(含保健食品)營養品質評價能力;四是提升食品快檢評價服務能力;五是提升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和追溯服務能力。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保障能力。一是提升成套裝置風險評估能力;二是提升閥門及罐車檢驗檢測能力;三是提升起重機械型式試驗與安全狀況評估能力;四是提升特種設備結構仿真能力;五是提升特種金屬結構材料檢測能力;六是提升先進無損檢測技術能力。
工業產品和日用消費品安全技術保障能力。一是提升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能力,實現對重點風險產品精準識別、及時預警、閉環處置;二是提升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能力;三是提升阻燃/耐火材料安全檢測能力,建設長三角地區規模最大的專業燃燒檢測實驗室,填補省內空白;四是提升公共衛生安全檢測能力,推動標準物質研究實驗室、生物計量安全實驗室等建設;五是提升綠色石化安全技術保障能力,強化綠色石化產品檢驗檢測和裝備研發能力。
提升檢驗檢測服務質量。充分發揮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浙江)作用,大力發展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加強“產學研檢”協同,推進質量基礎應用技術研究開發及重點成果轉化示范應用。深化檢驗檢測“最多跑一次”改革,做強“浙里檢”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實現檢驗檢測服務全程“一網通辦”。
專欄7-4  檢驗檢測重大平臺建設
國家質檢中心。積極創建智能電網輸配電及控制設備、綠色包裝、智能坐具、塑料模具及制品、節水器具、燃氣具和廚衛產品、教玩具、消防及阻燃產品等國家質檢中心。到2025年,形成國家質檢中心55家以上。
省級質檢中心。在無人機產品、物流(快遞)綠色包裝用品、可降解材料、石油化工(危險化學品)產品、海洋涂料、液壓元件、蓄能器產品、食品接觸材料、功能性食品(含保健食品)、伴侶動物(寵物)消費品、戶外用品、編織制品、非道路機械產品等領域布局省級質檢中心。到2025年,形成省級質檢中心110家以上。
(四)優化認證認可體系
加大高品質認證供給。持續推進“麗水山耕”等農業區域公共品牌認證,擴大有機產品認證群體。高水平推進“品字標浙江制造”認證,提升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能源、知識產權管理體系認證質量。加快探索建立數字服務、信息安全、新能源等新興產業領域認證認可制度,培育和發展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認證體系、產品。推動民宿服務認證,探索開展養老服務認證體系研究。加快綠色產品認證拓點擴面,推動與綠色制造采信互認,擴大綠色包裝、綠色建材認證。
推進認證認可開放合作。深化檢驗檢測機構“證照分離”改革,逐步實現資質認定范圍清單管理。進一步優化CCC免辦流程實施自我承諾模式,推進“自我承諾、自動填報、自動獲證”貿易便利化措施。探索深化“一次認證、多國證書”國際合作。鼓勵支持國內機構拓展國際業務,積極參與和主動引領認證認可國際標準、規則的制定,培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浙江認證品牌。
(五)推進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
加強對接我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以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依托,構建以“浙里檢”為全省統一線上平臺、各產業集聚地線下實體平臺聯動的“1+N”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體系,支撐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質量服務需求。到2025年,全省建成并投入使用線下實體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300個,基本建成領先全國的質量基礎設施綜合服務體系。協同推進軍民兩用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對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整體支撐能力。
專欄7-5  “1+N”質量基礎設施
打造“浙里檢”升級版統一線上平臺。擴大“浙里檢”應用范圍,優化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核心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拓展質量管理、知識產權、品牌建設和其他涉企職能,建成面向企業、產業、區域的線上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加快與省企業碼和企業服務綜合平臺、省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小微通”平臺對接,納入全省政務服務平臺體系,實現質量基礎設施服務一網通辦、全域通辦。
布局多點位線下平臺。原則上一個縣至少建設一個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統籌地區質量基礎資源,以現有國家和省級質檢中心、產業計量測試中心為核心,全面引入質量基礎設施和涉企服務咨詢,設立“一站式”受理窗口,開展“一站式”服務。
線上線下聯動推進。在“浙里檢”開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實體平臺專欄,全面展示全省線下實體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名單、業務內容、服務特色,實現平臺信息實時查詢、技術機構業務在線委托,形成“1+N”線上線下全覆蓋的質量基礎設施平臺網絡。
八、完善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一)加強重點領域質量監管
健全食品藥品、農產品、特種設備、重點消費品等重點行業、重點產品質量分級分類監管機制,依托數字化智慧監管系統,提高行業、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精準性和有效性。加強新消費領域質量規范管理力度,壓實電商平臺、社交平臺、搜索引擎等主體責任,規范電商、微商、直播購物等新消費領域。提升浙江工程質量管理水平,嚴肅查處各類安全生產違法違規行為,嚴格執行工程質量終身責任制、永久性標牌制、質量信息檔案等制度,突出建設單位首位責任,落實施工單位主體責任,強化勘察設計單位源頭把控。完善浙江環境監測網絡,加強第三方環境檢測機構質量管理,推進多方協同預警與聯動治理,提升公共安全共管共治能力。
專欄8-1  重點領域質量安全監管改革
產品質量全流程監管“一件事”改革。按照法制化保障、數字化轉型、市場化運作、社會化監督的原則,創新產品質量監管模式,構建融會貫通、有序高效的產品質量全流程監管體系,實現“碎片化分段監管”向“集成式閉環監管”轉變。
食品安全從田頭(車間)到餐桌全鏈條監管“一件事”改革。加快食品安全從“事”到“治”“制”“智”的轉變,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精密智控和閉環管理體系,實現浙江地產食品和省外、境外輸浙預包裝食品和食用農產品一碼統管,努力做到“廠廠(場場)陽光、批批檢測,樣樣賦碼、件件掃碼,時時追溯、事事倒查”,最終達到“買賣明白、消費透明”。
藥品(醫療器械、化妝品)全生命周期監管“一件事”改革。以“保安全、促發展、爭一流”為導向,深化數字賦能、協同智治,構建全生命周期數字藥監平臺,實現全領域、全過程、全場景、全業務“一窗受理”“一網通辦”。
特種設備安全全周期監管“一件事”改革。以數字化變革為動力,推動特種設備安全監管多環節貫通、多部門聯動、多場景協同,加快特種設備從單一“人防”向“物防+技防+人防”并重轉變,實現特種設備安全“一網統管全覆蓋、一碼通用全天候、一站貫通全過程、一鍵閉環全檢索”的全周期數字化監管。
(二)完善質量安全監管機制
加強質量信用監管機制建設。全面推行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快完善質量信用信息歸集公示共享機制,聚焦重點監管領域,推進企業信用風險預警與質量安全風險監測融合應用,科學應用“通用+專業”信用風險分類結果,對產品、企業、行業實施差異化監管,提高監管資源應用效率和監管精準性、靶向性。推行質量失信“黑名單”制度,建立質量失信懲戒措施清單,加大聯合懲戒力度,強化信用約束。
健全質量安全可追溯機制。在食品、藥品、建材、重點消費品等領域建立健全重點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和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深入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高風險產品監督抽查和缺陷產品調查,推進各類追溯信息互通共享,完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推動企業落實缺陷產品召回主體責任。
(三)構建質量安全防控體系
建立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建立健全跨區域、跨部門質量協同監管機制。完善重大質量安全事件應急處置體系,制定風險應急預案,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和應急處理制度,實施應急專項風險監測。嚴格落實產品抽檢、信用評估信息定期發布,及時公開風險隱患排查日志、事故隱患報告等制度,建立風險預警信息及時(即時)發布機制。推動建設浙江省風險信息收集分析智慧平臺、風險研判技術基礎平臺、風險信息快速預警和缺陷產品召回管理公共平臺,構建全省技術能力庫、研判專家庫和國內外產品安全判定數據庫,實現風險“早發現、早研判、早預警和早處置”。
嚴厲打擊質量違法行為。健全假冒偽劣與不合格產品舉報制度,加快探索嚴格產品責任和懲罰性賠償制度機制。嚴肅處置重點領域質量安全違法,加大實體市場、網絡市場違法查處力度和質量違法案件曝光力度。應用數字化監管手段,全面提升線上線下質量欺詐、經營失信、污染排查等領域的監管偵查防控能力,強化質量違法違規聯合懲戒。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完善互聯網司法新模式,構建一站式網上訴訟服務和司法公開體系。
(四)加快質量監管數字化改革
數字賦能質量管理體系。統籌運用數字化技術、數字化思維、數字化認知,對質量監管的體制機制、組織架構、方式流程、手段工具進行系統性重塑,推動質量監管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創新數字化質量管理、標準體系、品牌建設方法,構建以數字技術為支撐的全生命周期質量體系。加快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在質量追溯體系中的應用,推動對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質量溯源管理,以全流程質量安全溯源落實生產者、經營者首負責任制。
打造數字化質量管理平臺。整合各類質量監督檢查信息與省大數據平臺、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臺、省統一行政執法監管平臺對接互通,完善質量信用信息分級分類監管,提升監管精準性與高效性。重點推進“放心消費在浙江”智慧管理平臺、特種設備安全綜合管理平臺、食品安全綜合治理數字化平臺、全國互聯網廣告監測平臺、全國網絡交易監測平臺等重大項目建設,提升重點領域的質量監管能力。
推進場景化多業務協同應用。立足“場景化”“一件事”協同應用需求,構建食品藥品安全“一庫一圖一碼一指數”精密智控系統,創新打造浙江省食品安全追溯閉環管理系統(浙食鏈)、浙江省冷鏈食品追溯系統(浙冷鏈)等一批標志性應用場景,建設全生命周期“數字藥監”系統。構建重點產品質量分級分類監管、質量安全風險預警處置、生產許可便捷審批、監督抽查全流程管理“四位一體”的產品質量智慧監管系統。
九、健全質量社會共治體系
(一)共促長三角質量提升
以質量提升、一體化為建設目標,建立健全協同共進的區域質量工作機制,聚焦長三角質量標準建設、重點產業領域質量協同監管、競爭政策實施協作、高技術服務業質量提升等重點領域,通過政府推動、市場主體、專業支撐,開創“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區域協作、聯動發展、合作共贏、質量共治”的長三角質量提升合作新模式。
專欄9-1  長三角質量發展重點
1. 推進長三角質量標準建設一體化
建立健全協同共進的區域標準化工作機制。建立統一的區域標準化管理機制,統籌推進區域標準化重大改革、問題解決。建立區域標準培育示范機制和推廣機制,推廣“標準+認證”模式,助推產業轉型升級和產品質量提升、區域標準有效實施。
打造引領性示范性區域一體化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技術機構和國際標準修制訂,推進長三角協同創新標準體系建設。參與制定各類交通服務標準體系、省際工業互聯網建設相關的國家標識解析與標準體系。建立環境監測和風險預警標準,構建浙江生態保護標準體系樣板。整合三省一市現有標準庫資源,進行標準立項、發布、實施、評價、監督數字化協同管理云平臺建設。
2. 推動長三角重點產業領域質量協同監管一體化
加快長三角大宗商品儲運交易計量服務平臺建設,構建結果互認機制,服務長三角港口聯盟和國際油氣貿易中心;開展長三角地區重點消費品、重要工業產品等重點產品聯動抽查、聯動懲戒行動。
3. 長三角高技術服務業質量提升示范試點建設
主要依托寧波國家公共檢驗檢測認證服務平臺示范區,參與示范試點建設,通過區域合作、政企合作、行業合作、技術合作,多維度、立體化開展示范共建,共促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推進質量發展國際合作
加強國際標準創新合作,依托金磚國家標準化(浙江)研究中心、杭州國際標準化組織會議基地、中國計量大學“一帶一路”研究與教育大學聯盟等平臺,大力開展國際標準交流合作,建立雙(多)邊標準化合作機制。爭取更多國際和國家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落戶浙江,提高浙江標準開發合作水平和國際競爭優勢,帶動浙商、浙企、浙品“走出去”,鼓勵我省企業參與國家標準外文版工作。實施標準聯通共建行動,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為重點,推動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質量技術基礎互聯互通,制定一批國際接受度高的行業和管理標準,培育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浙江品牌,積極爭創國際三大質量獎,促進優勢裝備、產品、技術、服務、產能走出去。
專欄9-2  質量發展國際合作重點
認證認可國際化提升。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寧波國家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嘉興科技城、紹興濱海新區為核心,大力引進、培育壯大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加快檢測技術的創新應用,提升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檢驗檢測認證認可服務能力,創建知名品牌,打造國際知名的檢驗檢測認證行業集聚發展高地。
標準國際化推進工程。推動產業、外貿、金融、醫藥、政務服務、節能環保、人文、基礎設施、海洋、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合作,實施標準互聯互通、對標對位、助力助跑行動,完善技術性貿易措施信息平臺、標準化綜合服務平臺、標準聯通共建平臺的建設,不斷提高我省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標準體系兼容水平。
(三)強化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引領型知識產權強省建設,以知識產權“一件事”改革為主線,推動知識產權數量多起來、結構優起來、運用活起來、形象樹起來。強化知識產權與質量、標準、品牌融合發展,將知識產權發展優勢轉化為產業創新優勢、產品質量優勢和市場競爭勝勢。引導創新主體加強知識產權前瞻布局,強化關鍵技術領域自主知識產權創造和儲備,打造一批高價值核心專利、知名品牌和國際標準,培育一批具備核心競爭力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集群和拳頭產品。強化全鏈條保護,構建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智保護工作格局。加強民事司法和行政執法保護,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逐步完善行業標準及規范,促進保護能力和水平整體提升。
(四)構建多元治理新局面
調動各方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構建主體自治、行業自律、社會監督、政府監管的質量社會共治新局面。加強質量社會監督和輿論監督,吸納多方主體參與監管治理,提高全社會質量意識。壯大質量監督第三方認證機構,在政府部門有效監督的前提下,鼓勵民間消費者組織、行業協會、產品質量體驗機構等開展商品質量安全評價、比較試驗、消費評議和消費者滿意度調查,加強社會質量監督。進一步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完善消費者投訴、舉報和處理機制,建立商品質量懲罰性賠償制度,強化消費者質量侵權損害賠償,激發消費者主動維權意愿。
(五)繁榮社會質量文化
牢固樹立“質量第一”意識,傳承浙江質量基因,讓崇尚質量、追求卓越成為全社會的價值導向和時代精神。實施質量文化建設工程,大力培育和弘揚“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引導企業秉持質量為先、信譽至上的經營理念。推廣先進質量管理方法和工具、質量標桿企業先進經驗,全面開展質量宣傳,促進全社會提升質量意識。辦好“3.15”“質量月”“品牌日”“世界計量日”“世界認可日”“世界標準日”等活動。以2021年舉辦中國質量(杭州)大會為契機,開設中國質量大會“云上展館”,開展“全省百場質量宣傳活動”,全面營造浙江人人關心質量、人人創造質量、人人享受質量的良好社會氛圍。
(六)加強質量人才培育
依托浙江大學、中國計量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推進質量和標準相關專業學科建設,支持成立質量和標準學院、高端智庫。推動高校、專業機構、龍頭企業建立質量與標準化人才培訓與實踐基地,探索應用產教融合模式,培養面向產業的復合型技能人才。加大對國際質量、標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力度,建設國際質量、標準人才培訓基地,加強與ISO、IEC等國際標準組織機構的交流合作,全面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政策和規則制定。實施一批質量人才培育重點工程,完善質量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標準,強化質量管理實踐的職稱評審導向。
專欄9-3  質量人才培育重點工程
新時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圍繞全球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建設,以培育知識型、創新性、復合型高技能人才為重點,著力深化技能人才培養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構建“產教訓”融合、“政企社”協同、“育選用”貫通的技能人才培育體系,開展“匠苗”成長、“匠才”培養、競賽錘煉、工匠遴選、技能創新5項行動。
知識更新工程。為社會大眾提供工序課程培訓、高級研修班,以及包括戰略性新興產業、工業設計、企業經營管理、海洋科技、食品、藥品、現代農業、高素質教育、醫療衛生等經濟和社會發展重點領域人才培訓項目,大力提升質量專業技術人才隊伍能力素質。
“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聚焦我省數字經濟、先進制造業、民生服務業、現代農業等關鍵領域和我省在“互聯網+”、生命健康、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建設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新職業新崗位,大規模開展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完善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勞動者共享的職業技能培訓機制,基本建立覆蓋城鄉勞動者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
十、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充分發揮浙江省質量強省工作領導小組作用,強化對全省“三強”建設工作的統一領導和統籌協調,組織開展對本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和督查檢查。進一步強化省級“三強”建設工作協同機制,形成發展合力。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按照本規劃的部署和要求,將“三強”建設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明確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切實提升組織保障水平。
(二)強化政策支撐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圍繞“三強”建設加強政策引導,制定各地區各行業促進質量發展的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著力完善相關產業、環境、科技、金融、財政、人才等扶持政策,確保各項工作目標得以實現。統籌協調涉及質量工作的相關資金,加強對質量提升、標準化、品牌建設、檢驗檢測與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的經費保障。鼓勵社會組織發起設立質量發展基金,實行市場化運作。
(三)優化法治環境
修訂出臺《浙江省標準化條例》,啟動修訂《浙江省產品質量監督條例》,開展《浙江省質量促進條例》立法研究,進一步健全適應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質量相關法規政策體系,提高全社會質量法治意識。加大對侵犯質量技術、標準、品牌等權益違法行為的行政執法力度,加強司法保護,依法實施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全面提升質量行政執法現代化水平,完善質量執法監督機制,全面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糾。
(四)完善考核評價
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要建立落實本規劃的工作責任制,抓好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重大工程的責任分解和落實,對規劃的實施情況進行嚴格檢查考核,務求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確保“三強”建設取得實效。完善“三強”建設工作年度統計、考核體系,開展規劃實施年度監測、中期評估和總結評估,將“三強”建設重點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績效考核,確保各項工作有效落實。


020-2209 3641 1602970120@qq.com 留言咨詢 在線咨詢
 

首 頁 關于協會 政策法規 新聞資訊 技術與產品推介 專家庫 資料下載 會員服務 聯系我們

導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