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分享丨專家解讀城鄉建設如何實現綠色發展,三大關注點
廣東裝配式建筑分會 2021-11-12 2515
11月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解讀新聞通氣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指出,該《意見》非常全面系統地從區域、城市、社區、鄉村、綠色建筑,將對全空間層次多要素地對中國城鄉綠色發展,會起到非常重要積極的促進作用。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住房水平顯著提高,同時仍存在整體性缺乏、系統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夠等問題,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尚未根本扭轉。 《意見》提出,到2025年,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基本建立,建設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碳減排扎實推進,城市整體性、系統性、生長性增強,“城市病”問題緩解,城鄉生態環境質量整體改善,城鄉發展質量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明顯提升,綜合治理能力顯著提高,綠色生活方式普遍推廣。 到2035年,城鄉建設全面實現綠色發展,碳減排水平快速提升,城市和鄉村品質全面提升,人居環境更加美好,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周嵐解讀稱,《意見》將“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作為重要內容,抓住了鄉村是綠色發展的生態基底、是消除和平衡城市碳足跡、碳排放的生態屏障的關鍵。 而推動“城鄉一體”則是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需要統籌好的方面之一。 周嵐指出,要協調城鄉,推動“城鄉一體”并“各美其美”?!澳壳爸袊某擎偦栽谕七M,城鄉人口分布將繼續變化。為防止城鎮化進程中的資源浪費,《意見》要求統籌縣城、中心鎮和鄉村發展格局,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聯動發展?!?/span> 此外,《意見》要求保護塑造鄉村風貌,防止采用城市的手法規劃建設鄉村、破壞鄉土味道,旨在推動形成城鄉有別、城鄉互補、各美其美的人居環境。 周嵐表示,在執行中,要系統謀劃,讓鄉村治理與機制完善同步推進。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的基石,《意見》明確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目標,建立鄉村環境評價機制,把人民群眾對于鄉村建設的滿意度放到重要地位,要求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美麗鄉村建設?!?/span> 同時,《意見》重視規劃、建設、管理的機制建設,鼓勵地方通過創新探索補上鄉村規劃建設管理的制度短板。 “我們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不斷探索創新,奮力譜寫鄉村綠色發展的新篇章,努力繪就新時代‘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富春山居圖’?!敝軑拐f。 廣州市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廣州市城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彭高峰指出,我國作為發展中大國,人口基數大,資源消耗總量多,如果不改變過去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綠色發展很可能成為新的“卡脖子”問題。 因此,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 他指出,在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進程中,應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 “《意見》站在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高度,圍繞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進行了系統部署和制度化安排,主要包括三大方面:一方面,圍繞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目標,加強頂層設計,要求編制相關規劃,建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的統籌機制。 另一方面,明確了三大方面的統籌和一個系統推進,就是統籌城市布局、統籌地上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和統籌各類基礎設施建設,系統推進重大工程項目。 此外,提出了創新機制和完善制度方面的要求,包括創新城鄉建設管控和引導機制,完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制度。” 彭高峰表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核心就是尊重和順應城市發展規律,提高規劃的科學性,確保一張藍圖實施不走樣、不變形。 “以往的規劃對自然規律的認識不夠,對安全底線的敬畏不足。但在綠色發展背景下,生態和安全必須成為規劃的前提。只有讀懂了生態、安全以及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規律,才能更好地將城市作為一個有機生命體進行科學管理和布局。”彭高峰說。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解讀表示,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需要提升整體性,促進城鄉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與區域之間的協調;同時,應提升系統性,統籌生態、生產和生活空間,統籌資源的配置,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體系化水平。 此外,還應提升包容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共進的關系的形成,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補齊城市在生態環境、公共服務方面的短板。 “歸根結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要回應三個基本的需求:實現自然生態環境的安全永續、支撐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蓖鮿P說。 王凱指出,近年來城市體檢工作則是助力建設沒有“城市病”的城市。他表示,“城市病”是各界都高度關注的一個問題,城市病的病癥包括多個方面,比如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城市空氣環境質量不高、城市基礎設施等問題。 “客觀地講,‘城市病’就是說傳統的城市發展當中,承載人口過多、基礎設施不堪負擔、交通擁堵及污染等都是傳統意義上的‘老城市病’。”王凱說。 王凱舉例稱,比如以鄭州大雨為例的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以新冠疫情為例的公共衛生領域問題,這些都是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新的挑戰。 而針對這樣的“新城市病”,王凱表示,我國推行的城市體檢工作便是針對此的舉措。其中包含生態宜居、健康舒適、安全韌性、交通便捷、風貌特色、整潔有序、多元包容、創新活力等8方面65項指標。 “在我看來,城市體檢和‘城市病’的關系,是通過一個系統性對城市發展中建設運營的規劃管理方面的一些具體的難點和痛點,在指標層面做一個衡量,在對‘城市病’‘開藥方’?!蓖鮿P表示,只有這樣“對癥下藥”才能對“城市病”的治理和城市的發展健康有序起到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