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讀|權威解讀引領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三份中央重要文件!
廣東裝配式建筑分會 2021-11-03 4978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三份重要文件,本網亦第一時間予以轉發。為方便行業進一步深入了解、掌握這些重要文件精神,本網再次匯編相關權威解讀文章,及與建筑業相關的部分條文和文件原文。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提出: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全面落實綠色低碳要求。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建設城市生態和通風廊道,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合理規劃城鎮建筑面積發展目標,嚴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設。實施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絕大拆大建。加快推進綠色社區建設。結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縣城和農村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城鎮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提升建筑節能低碳水平。逐步開展建筑能耗限額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測評標識,開展建筑領域低碳發展績效評估。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發展綠色農房。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加快推動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開展建筑屋頂光伏行動,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鎮加快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模化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核電余熱供暖,因地制宜推進熱泵、燃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低碳供暖。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科學確定建設規模,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增強城鄉氣候韌性,建設海綿城市。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強化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管理。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辦法,杜絕大拆大建。建設綠色城鎮、綠色社區。加快更新建筑節能、市政基礎設施等標準,提高節能降碳要求。加強適用于不同氣候區、不同建筑類型的節能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持續推動老舊供熱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鎮建筑和基礎設施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廣供熱計量收費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開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積極推動嚴寒、寒冷地區清潔取暖,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模化應用,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熱泵、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引導夏熱冬冷地區科學取暖,因地制宜采用清潔高效取暖方式。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推進綠色農房建設,加快農房節能改造。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因地制宜選擇適宜取暖方式。發展節能低碳農業大棚。推廣節能環保灶具、電動農用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和漁船。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開展綠色建筑、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創建行動。◆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筑融合創新發展。◆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推廣全過程工程咨詢,推進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師負責制。◆改革建筑勞動用工制度,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等等。即減少碳排放主要行業的能源消耗,例如鋼鐵、電建鋁、水泥等行業都面臨著進一步壓縮低效產能的要求。即用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代替傳統煤炭、石油等能源。根據統計年鑒,2019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48.7億噸標煤,其中煤炭、石油、天然氣、一次電力及其他能源占比分別為57.7%、18.9%、8.1%、15.3%。其中,石油主要用于終端消費(交通、工業),煤炭主要用于中間消費(火力發電),天然氣主要用于終端消費(交通、工業、居民生活)。即發展廢鋼利用、再生鋁、塑料回收等循環經濟,減少初次生產的碳排放。即通過工藝的改進、節能技術的應用減少工業、居民生活的碳排放。即發展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CCUS)、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BECCS)、植樹造林等吸收二氧化碳,實現負排放。根據國際能源署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19年全球建筑和建筑業狀況報告》,建筑業占全球能源和過程相關二氧化碳排放的近40%。2017年至2018年,全球建筑業排放量增長了2%,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到2060年,全球人口有望達到100億,其中三分之二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中。要容納這些城市人口,要新增建筑面積2300億平方米,需將現有建筑存量翻倍。如此巨大的建筑需求,加上城鎮化程度的不斷提高,意味著建筑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持續上升。中國建筑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現有城鎮總建筑存量約650億平方米,這些建筑在使用過程中排放了約21億噸二氧化碳,約占中國碳排放總量的20%,也占全球建筑總排放量的20%。中國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相當于全球新增建筑總量的近三分之一,建設活動每年產生的碳排放約占全球總排放量的11%,主要來源于鋼鐵、水泥、玻璃等建筑材料的生產運輸以及現場施工。另根據中國建筑節能協會能耗統計專委會發布的《中國建筑能耗研究報告2020》,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能耗總量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為46.5%;2018年全國建筑全過程碳排放總量占全國碳排放的比重為51.3%。近期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司正式委托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開展建材行業納入全國碳市場相關工作,包括建材行業配額分配、碳市場運行測試、碳市場監控等各項服務。建筑產業鏈節能減排政策持續落地,綠色建筑發展趨勢明確。建筑產業鏈碳排放量占全國40%。碳中和目標對建筑業的影響之一是建筑業的市場將有增有減。增量市場首先是新能源工程建設迎來投資快速增長的機遇。到2030年,我國光伏、風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止到2020年底,我國光伏、風電裝機容量是5.3億千瓦,還有很大差距。據有關金融機構預測,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我國光伏、風電裝機建設投資規模約60萬億元。增量市場還包括其他可再生能源投資、新能源充電樁等領域。此外,對現有建筑的節能改造也是一個巨大的增量領域。減量市場則是鋼鐵、水泥等能耗大戶行業,需要繼續去產能、優結構。碳中和目標對建筑業的影響之二是建筑業的建造方式需要徹底改革。2020年7月,住建部、發改委、工信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實行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綠色建造,推動建立建筑業綠色供應鏈,提高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水平,促進建筑業綠色改造升級。同一時間,由住建部、發改委等7部門印發的《綠色建筑創建行動方案》明確,到2022年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面積占比達到70%,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斷提高,裝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穩步提升,綠色建材應用進一步擴大。2021年1月,住建部決定在湖南省、廣東省深圳市、江蘇省常州市開展綠色建造試點,促進建筑業轉型升級和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未來可實現減排節能的綠色建筑大有可為,建筑企業需要理解這一趨勢,抓住機遇快速推進業務創新和技術創新,將帶來生產方式、業務模式革新,孕育豐富市場機遇,在我國邁向碳中和的過程中實現自身的高質量發展。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就《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作出權威解讀。答:碳達峰,指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經歷平臺期后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實現碳達峰意味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與二氧化碳排放實現“脫鉤”,即經濟增長不再以增加碳排放為代價。因此,碳達峰被認為是一個經濟體綠色低碳轉型過程中的標志性事件。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方案,經黨中央審議通過,由國務院印發實施。答: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標。比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為實現碳達峰奠定堅實基礎。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順利實現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需要指出的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均已實現碳達峰,英、法、德以及歐盟早在上世紀70年代即實現碳達峰,美、日分別于2007年、2013年實現碳達峰,且都是隨著發展階段演進和高碳產業轉移實現“自然達峰”。作為制造業大國,中國人均碳排放不及美國一半,人均歷史累計排放量更是僅有美國的八分之一。作為最大發展中國家,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還在深入發展,發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任務還很重,能源消費仍將保持剛性增長。中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完全符合《巴黎協定》目標要求,體現了最大的雄心力度。中國的碳達峰行動,將完成碳排放強度全球最大降幅,并為之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
答:方案提出,將碳達峰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面,重點實施“碳達峰十大行動”。一是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推進煤炭消費替代和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新能源,因地制宜開發水電,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調控油氣消費,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二是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全面提升節能管理能力,實施節能降碳重點工程,推進重點用能設備節能增效,加強新型基礎設施節能降碳。三是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推動工業領域綠色低碳發展,實現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碳達峰,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四是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五是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推動運輸工具裝備低碳轉型,構建綠色高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綠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六是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推進產業園區循環化發展,加強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健全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大力推進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七是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完善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和人才培養,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加快先進適用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八是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鞏固生態系統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加強生態系統碳匯基礎支撐,推進農業農村減排固碳。九是綠色低碳全民行動。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推廣綠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強化領導干部培訓。十是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科學合理確定有序達峰目標,因地制宜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上下聯動制定地方達峰方案,組織開展碳達峰試點建設。問:方案提出在哪些方面開展碳達峰國際合作?政策保障方面有什么舉措?
答:國際合作方面,深度參與全球氣候治理,開展綠色經貿、技術與金融合作,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政策保障方面,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健全法律法規標準,構建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法律體系;完善經濟政策,構建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稅收政策體系,完善綠色電價政策,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設立碳減排支持工具,研究設立國家低碳轉型基金;建立健全市場化機制,進一步完善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套制度,建設全國用能權交易市場等。答:意見是黨中央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進行的系統謀劃和總體部署,覆蓋碳達峰、碳中和兩個階段,是管總管長遠的頂層設計。意見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中發揮統領作用,是“1+N”中的“1”。方案是碳達峰階段的總體部署,在目標、原則、方向等方面與意見保持有機銜接的同時,更加聚焦2030年前碳達峰目標,相關指標和任務更加細化、實化、具體化。方案是“N”中為首的政策文件,有關部門和單位將根據方案部署制定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農業農村等領域以及具體行業的碳達峰實施方案,各地區也將按照方案要求制定本地區碳達峰行動方案。除此之外,“N”還包括科技支撐、碳匯能力、統計核算、督察考核等支撐措施和財政、金融、價格等保障政策。這一系列文件將構建起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答:加強黨中央對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對相關工作進行整體部署和系統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加強統籌協調、定期調度,科學提出碳達峰分步驟的時間表、路線圖,督促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細。強化責任落實,嚴格監督考核。
近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張小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楊保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司長田國民出席發布會,介紹《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又跟大家見面了,衷心感謝大家對城鄉建設工作的關心和支持!中辦、國辦近日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10月21日正式向社會公開,新華社發布了《意見》主要內容,央視新聞聯播進行了播報,22日人民日報對《意見》主要內容進行了刊發。《意見》印發后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引起了社會各界的積極反響,今天我借新聞發布會的機會向大家介紹一下《意見》的內容,與大家共同學習。進入新發展階段,城鄉建設是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重要載體,是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點,是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戰場,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領域。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城鄉建設工作,對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做出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上,總書記提出城市工作要做到“一個尊重、五個統籌”,要“推進城市綠色發展”。在上海考察時,總書記強調,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城市建設,無論是新城區建設還是老城區改造,都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走內涵式、集約型、綠色化的高質量發展路子,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游的良好環境,讓人民有更多獲得感,為人民創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在內蒙古考察時,總書記指出,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重點做好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把鄉村建設得更加美麗,等等。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我們堅決貫徹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將綠色發展貫穿城鄉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一是不斷深化思想認識。先后組織開展了12個領域的專題研究,編寫出版《致力于綠色發展的城鄉建設》系列教材。配合中組部對城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系統主要負責同志開展針對性培訓,力爭在城鄉建設中做到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二是加強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積極探索適合綠色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比如,推動建立城市體檢評估機制,在59個樣本城市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全面檢查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特別是綠色低碳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和幫助城市形成更科學、更可持續的發展方式和路徑;建立鄉村建設評價機制,開展鄉村建設評價試點,全面了解鄉村建設發展狀況和水平,查找補齊鄉村建設短板,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在城鄉人居環境建設和整治中探索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構建以社區建設為基本單元的“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共建共治共享”的城鄉建設治理體系,實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三是積極推進城鄉建設綠色發展。以綠色低碳發展為路徑,加快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和鄉村建設行動。在城市建設中,持續推進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綠色建筑發展,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等等;在鄉村建設中,不斷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加快農房和村莊建設現代化,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推進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提升村容村貌,等等。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取得積極成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釋放,試點示范作用初步顯現,適合綠色發展要求的城鄉建設體制機制正在逐步形成,為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奠定了堅實基礎。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城鄉建設領域還有很多方面與綠色發展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熱切期盼相比還有不小差距,“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現象依然存在,城鄉建設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依舊突出。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結果導向,深入組織開展調查研究,認真總結城鄉建設綠色發展中好的經驗做法和存在的突出問題,廣泛征求相關部門、地方政府、相關企業、有關專家意見,完成了《意見》代擬稿起草工作。《意見》是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今后一個階段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對于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把新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城鄉建設的各個領域和環節,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設美麗城市和美麗鄉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意見》共包括5個部分。在第1部分“總體要求”中,《意見》明確了指導思想、工作原則和總體目標。指導思想是,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生態優先、節約優先、保護優先,堅持系統觀念,統籌發展和安全,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推進城市更新行動、鄉村建設行動,加快轉變城鄉建設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奠定堅實基礎。工作原則概括起來就是“6個堅持”,即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整體與局部相協調、堅持效率與均衡并重、堅持公平與包容相融合、堅持保護與發展相統一、堅持黨建引領與群眾共建共治共享相結合。同時,《意見》還提出了到2025年和2035年的發展目標。在第2部分“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發展”中,《意見》提出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3項主要任務。在第3部分“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中,《意見》從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5個方面提出轉型發展要求。在第4部分“創新工作方法”中,《意見》提出要統籌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建立城市體檢評估制度、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推動城市智慧化建設、推動美好環境共建共治共享5項方法,將為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提供堅實保障。在最后一部分“加強組織實施”中,《意見》提出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完善工作機制、健全支撐體系、加強培訓宣傳4項重要措施。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加強支撐體系建設,指導各地將《意見》各項任務落實落地。我想問一下張部長,剛才也聽到您的介紹,實際上這次《意見》里涉及的內容還是比較豐富的,《意見》的實施,將會給未來我們國家的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帶來哪些促進作用?謝謝。我來回答你的問題。確實,剛才我介紹了,當前我們這幾年城鄉建設的綠色發展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的困難和問題,包括與實現綠色發展不相適應、與人民群眾期待還有差距、發展方式還沒有根本扭轉等。另外,城鄉建設領域也面臨著比較艱巨的節能減排任務。《意見》的實施,對于統籌解決城鄉建設當中的一些突出問題,將新發展理念貫穿城鄉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形成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是有利于全面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加快提高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質量。但過去城鄉建設是重物不重人,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統籌不夠,忽視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與人和諧共進的關系,城鄉生態環境、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還存在著不少的薄弱短板,影響了人民安居樂業。《意見》提出,推動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實現人口、經濟發展與生態資源協調,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等,這些對于在城鄉建設當中全面落實生態文明要求,修復城市與自然、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改變城市建設整體性缺乏、系統性不足、包容性不夠的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意見》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民生需求,提出了要實施城市功能完善工程,加強嬰幼兒照護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社區足球場等設施建設,我想,這些設施會大大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有利于加快轉變城鄉建設發展方式,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貢獻。大家也注意到了,昨天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這個文件對“雙碳”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大家可能也注意到,文件中特別提到了要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這一任務。城鄉建設領域確實是碳排放的大戶,而且隨著城鎮化過程的推進和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碳排放占比預計還將呈上升的趨勢。針對當前城鄉建設當中存在的“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突出問題,《意見》從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基礎設施建設、綠色建筑、綠色建造等方面提出了系統解決思路,包括建立健全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的協調機制,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共享;推進城鄉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以及體系化建設,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等等。這些措施,對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節能減排目標、推動建筑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將具有重要的意義和關鍵作用。三是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制度,推進城鄉建設領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去城鄉建設工作重速度、輕質量,重規模、輕效益,重眼前、輕長遠,沒有形成一套與綠色發展要求相適應的建設和監管體制機制。《意見》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年來的一些工作成果和地方試點的實踐經驗,提出了符合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要求和我國實際的工作方法,包括建立規劃、建設、管理三大環節的統籌機制,建立健全“一年一體檢,五年一評估”的城市體檢評估制度,完善以市場為導向的城鄉建設綠色技術創新體系,建立完善智慧城市建設標準和政策法規,推動美好環境共建共治共享,深化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健全社會公眾滿意度評價和第三方考評機制等措施,這些對于系統解決城鄉建設當中的突出問題、不斷提升城市治理精細化水平、充分發動群眾參與城鄉社區治理具有重大的意義,也為全面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堅強的保障。我就回答這些,謝謝大家。我的問題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實施鄉村建設行動作出了重要部署,請問《意見》對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提出了哪些要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又將如何落實?謝謝。謝謝。鄉村是我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領域,但目前還存在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差距較大、農房設計建造水平偏低、鄉村特色風貌欠佳、農村人居環境亟待改善等一系列問題。打造綠色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手段,對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動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主要提出了建立鄉村建設評價機制,提高農房設計和建造水平,保護塑造鄉村風貌,延續鄉村歷史文脈,統籌布局縣城、中心鎮、行政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提高鎮村設施建設水平。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意見》的貫徹落實,重點從5個方面開展工作:一是以鄉村建設評價為重要抓手,推動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提高鄉村建設水平,縮小城鄉差距。二是以農房建設為著力點,繼續開展農村危房改造、農房抗震改造,大力提升農房品質。三是以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四是以滿足農民生產生活需要為目標,加快村莊建設現代化。五是以縣城為重要載體,推動就地城鎮化和以縣域為單元的城鄉統籌發展。總體來說,鄉村建設行動是要建設綠色、生態、宜居、美麗的鄉村,我們需要強調的是什么呢?就是鄉村要實現現代化,而不是去追求城市化,城鄉的差距要縮小,但是城鄉的差異要彰顯出來。因為我們鄉村是農耕文明的載體,也是傳統文化的根基。古人講“萬物有所生,而獨知守其根”,所以我們所談到的鄉音、鄉韻、鄉愁、鄉情、鄉風、鄉貌,它們都具有獨特的價值,值得珍視。我們將來城里人也可以體驗到鄉居生活,是一種別樣的體驗。我記得林散之先生寫過一副對聯,上聯是“小立江鄰獨來煙水”,下聯是“不居朝市為此云羅”。也就是說當我們追求美好生活豐富體驗的時候,鄉居生活別有一番風情。“十一”我去了一趟廣州,廣州今年旅游增長板塊最大的一塊是鄉村旅游,所以我們期待通過鄉村建設行動,在不久的將來,鄉村能夠重現孟浩然筆下的一種生活場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這也是一種很好的體驗。我也希望我們將來能處處欣賞到“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的鄉村美好風光。謝謝大家。我們看到這幾年我國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不斷提高,包括城鄉人居環境也在持續改善,但可能還存在系統性不足的問題。想問《意見》在這方面有哪些考慮?如何去落實?謝謝。謝謝你的提問。城鄉基礎設施包括給水設施、排水設施、燃氣設施、供熱設施、道路交通設施、園林綠化工程、垃圾處理設施等,這些設施本身是一個整體,而且相互關聯。因此,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可有效提高基礎設施建設質量、運行效率和應對風險的能力,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質量、保障城鄉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我們部里開展了一些工作,一是通過完善標準體系,促進城鄉基礎設施建設體系化水平不斷提升。目前,分別建立并完善了城市供水、排水、燃氣、供熱、園林、道路和軌道交通,以及生活垃圾收集、處理、利用等專業標準體系,發布相關標準超過500項,不斷提高城鄉基礎設施工程質量和運行穩定性。二是加強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建立建檔制度,并開展了普查,做到心中有數。三是推動城鄉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以建設高質量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為目標,系統謀劃“十四五”時期重點任務。四是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試點,推進人行道凈化和自行車專用道建設。五是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2019年實施“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以來,城市累計新建改造污水管網約9.2萬公里。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要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檔制度,推進城鄉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以及體系化建設,建設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城市街區,加強交通噪音管控,加強城市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持續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統籌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及集中供熱替代等重點任務。下一步,我們將積極會同相關部門,落實《意見》部署,統籌推動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和綠色轉型發展。一是深入貫徹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不斷提升標準技術水平,特別是擬發布各類基礎設施的全文強制性規范,嚴格底線控制要求。二是大力推進基礎設施的普查建檔,力爭到2023年年底前,基本摸清設施底數,到2025年年底前,基本實現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全覆蓋。三是印發實施“‘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加強統籌,加快設施體系化建設。四是大力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提高設施的智能化水平和運行效率。五是持續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建立污水處理系統運營管理的長效機制。謝謝。剛剛張部長也介紹了關于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請問能否詳細介紹一下在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方面有哪些具體的措施呢?謝謝。謝謝,這個問題繼續由我來回答。我國綠色建筑工作起步于本世紀初,相對于發達國家晚30年左右,但發展的速度非常快。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陸續發布了《民用建筑綠色設計規范》《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等系列的工程建設標準20余項,對各類民用建筑綠色評價,以及綠色設計、綠色施工、綠色改造等工作,提供了技術支撐。同時,印發了《綠色建筑評價管理辦法》和《綠色建筑標識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目標清晰、政策配套、標準較為完善的推進體系。經過各地共同努力,綠色建筑發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累計綠色建筑面積達到了66.45億平方米。但是綠色建筑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技術要求落實還不夠充分、地域發展還不夠平衡、市場推動機制還不夠完善等問題。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提出,要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范綠色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加強財政、金融、規劃、建設等政策支持,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實施綠色建筑統一標識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數據的共享機制,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等。我們認為,推動高水平綠色建筑發展,是實現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的重要舉措,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下一步,我們部將按照《意見》要求,抓緊開展相關工作,一是持續開展綠色建筑創建行動,進一步提升綠色建筑占比。二是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在適宜氣候區推廣超低能耗建筑。三是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提升建筑節能低碳水平。四是加強建筑運行的管理,降低建筑運行的能耗。謝謝。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建設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區域發展不平衡、城市無序開發、歷史文化遺產屢遭破壞等問題仍然存在,請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上述問題,促進區域城市群和城市的綠色發展?謝謝。謝謝你的提問。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的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宜居城市、加強歷史文化保護,是提升城市綠色發展水平,保障城鎮化高質量推進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們做了一些工作:一是推動綠色低碳城市、社區和縣城建設。會同人民銀行、銀保監會指導青島市落實綠色城市建設發展試點方案,指導哈爾濱、南京等12個城市做好綠色城市示范工作,與5個部門聯合印發了《綠色社區創建行動方案》,與14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的意見》。二是推進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共確定了58個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城市。三是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印發《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制定和修訂了相關標準,加大財政支持。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城市共建成各類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的項目約4萬個。四是研究構建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加強歷史文化名勝、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歷史文化街區、歷史建筑等遺存信息的數字化采集工作。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針對區域和城市群發展宜居性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舉措:一是對于促進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要求建立健全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的協調機制,充分發揮各城市比較優勢,統籌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統籌區域、城市群和都市圈內大中小城市住房建設,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共建共享。二是對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城市,要求建立分層次、分區域協調管控機制,合理確定開發建設密度和強度。推動多中心、組團式發展。實施海綿城市建設,大力推進城市節水,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和功能完善工程。推動綠色城市、森林城市、“無廢城市”建設。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三是對于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要求建立完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保護制度,保護和培養傳統工匠隊伍,傳承傳統建筑的綠色營造方式。下一步,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好《意見》的要求:一是編制發布“‘十四五’城鄉人居環境建設規劃”,提出構建人居環境系統的相關措施,促進自然生態、人工建設和社會人文環境的相互支撐,推動區域和城市群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城市。進一步增強城市綠化碳匯能力,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宜居環境。持續開展綠色社區創建行動。二是建立歷史文化保護項目維護修繕機制,推動歷史建筑綠色化的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加強傳統村落的保護利用。謝謝。近年來,施工工藝不斷創新,裝配式建筑總量和水平不斷提升,智能化建造不斷涌現,請問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將采取哪些措施,落實好《意見》要求,推動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建筑發展?謝謝。目前,建筑領域的資源消耗大、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等方面的問題還比較突出,推廣綠色建造,推動建筑業發展方式轉型升級迫在眉睫,在這方面我們開展了一些實踐。一是推動湖南省、廣東省深圳市、江蘇省常州市三個地區開展了綠色建造的試點,并印發了《綠色建造技術導則(試行)》。二是推動裝配式建筑快速發展。“十三五”期間,累計建成裝配式建筑面積達16億平方米,年均增長率為54%。其中,2021年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了20.5%。三是重點推動鋼結構住宅試點建設。2020年全國新開工鋼結構建筑1.9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46%,占新開工裝配式建筑的比例為30.2%。其中,新開工的鋼結構住宅約1200萬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了33%。中辦、國辦印發的《意見》,要求開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利用新技術實現精細化設計和施工,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加強建筑材料循環利用,推動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改革建筑勞動用工制度,加快推進工程造價改革。下一步,為推動裝配式建筑、鋼結構建筑發展,我們將根據《意見》要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構建標準化設計和生產體系,編制《裝配式住宅設計選型標準》,推行“少規格、多組合”的正向設計方法,擴大標準化構件生產使用規模,推動裝配式建筑市場化、規模化發展。二是不斷完善適用于不同建筑類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加快打通鋼結構住宅設計、生產、施工等產業鏈。三是加大推廣力度,指導地方在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宅中積極應用裝配式混凝土結構,積極開展鋼結構住宅試點,鼓勵醫院、學校等公共建筑優先采用鋼結構。謝謝。《意見》的實施對加快城鄉建設轉型提供了遵循,請問下一步如何確保《意見》的落地?謝謝。這個問題我來回答。就像你剛才講的,《意見》的主要工作目標就是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應該說,相關政策從方向到路徑都已經明確了,今后的重點就是怎么樣把《意見》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真正落地落實,真正發揮作用。前面我講了,《意見》提出了四項組織實施的保障要求,為了確保《意見》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可實施性。具體來講,一是加強黨的全面領導,把黨的全面領導貫穿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各方面各環節,建立省負總責、市縣具體負責的工作機制,加快形成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統籌協調,加大財政、金融支持力度,完善綠色金融體系,支持城鄉建設綠色發展重大項目和重點任務。各地要結合實際建立相關工作機制,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三是健全支撐體系,制定修訂城鄉建設和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法律法規,為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提供法治保障,深化城市管理和執法體制改革,提高城市管理和執法能力水平,加快管理、技術和機制創新,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四是加強培訓宣傳,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干部和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尊重城鄉發展規律,尊重自然生態環境,尊重歷史文化傳承,重視和回應群眾訴求。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廣泛吸收借鑒國際先進經驗。這是文件的一些要求。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組織好《意見》的實施工作。一是推動各有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進一步壓實城鄉建設綠色發展責任,把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真正扎實落地。二是加快制定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逐步形成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法規體系和政策體系。三是指導各地按照文件的要求,研究落實方案,建立工作機制,定期研究重大問題,推動重大項目和重大任務落地落細。四是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法律法規和科學知識。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推進文件落實,同時也要在文件的實施過程中不斷總結各地的好經驗好做法,適時開展評估,有關情況我們要向黨中央、國務院及時報告。我大概就回答這些。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是著力解決資源環境約束突出問題、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莊嚴承諾。為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現提出如下意見。(六)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促進農業固碳增效。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建材、交通、建筑等行業和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節能降碳為導向,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開展鋼鐵、煤炭去產能“回頭看”,鞏固去產能成果。加快推進工業領域低碳工藝革新和數字化轉型。開展碳達峰試點園區建設。加快商貿流通、信息服務等綠色轉型,提升服務業低碳發展水平。(七)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項目盲目發展。新建、擴建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嚴格落實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出臺煤電、石化、煤化工等產能控制政策。未納入國家有關領域產業規劃的,一律不得新建改擴建煉油和新建乙烯、對二甲苯、煤制烯烴項目。合理控制煤制油氣產能規模。提升高耗能高排放項目能耗準入標準。加強產能過剩分析預警和窗口指導。(八)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動通信(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九)強化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堅持節能優先的能源發展戰略,嚴格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統籌建立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做好產業布局、結構調整、節能審查與能耗雙控的銜接,對能耗強度下降目標完成形勢嚴峻的地區實行項目緩批限批、能耗等量或減量替代。強化節能監察和執法,加強能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控制目標分析預警,嚴格責任落實和評價考核。加強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管控。(十)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持續深化工業、建筑、交通運輸、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提升數據中心、新型通信等信息化基礎設施能效水平。健全能源管理體系,強化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和目標責任。瞄準國際先進水平,加快實施節能降碳改造升級,打造能效“領跑者”。(十一)嚴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費。加快煤炭減量步伐,“十四五”時期嚴控煤炭消費增長,“十五五”時期逐步減少。石油消費“十五五”時期進入峰值平臺期。統籌煤電發展和保供調峰,嚴控煤電裝機規模,加快現役煤電機組節能升級和靈活性改造。逐步減少直至禁止煤炭散燒。加快推進頁巖氣、煤層氣、致密油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規模化開發。強化風險管控,確保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和平穩過渡。(十二)積極發展非化石能源。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海洋能、地熱能等,不斷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并舉,優先推動風能、太陽能就地就近開發利用。因地制宜開發水能。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合理利用生物質能。加快推進抽水蓄能和新型儲能規模化應用。統籌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提高電網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和調控能力。(十三)深化能源體制機制改革。全面推進電力市場化改革,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獨立市場主體,完善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和輔助服務市場銜接機制,擴大市場化交易規模。推進電網體制改革,明確以消納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增量配電網、微電網和分布式電源的市場主體地位。加快形成以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支撐的新增電力裝機發展機制。完善電力等能源品種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從有利于節能的角度深化電價改革,理順輸配電價結構,全面放開競爭性環節電價。推進煤炭、油氣等市場化改革,加快完善能源統一市場。(十四)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加快建設綜合立體交通網,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提高鐵路、水路在綜合運輸中的承運比重,持續降低運輸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優化客運組織,引導客運企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加快發展綠色物流,整合運輸資源,提高利用效率。(十五)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加快發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船,推廣智能交通,推進鐵路電氣化改造,推動加氫站建設,促進船舶靠港使用岸電常態化。加快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換電網絡體系。提高燃油車船能效標準,健全交通運輸裝備能效標識制度,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老舊車船。(十六)積極引導低碳出行。加快城市軌道交通、公交專用道、快速公交系統等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自行車專用道和行人步道等城市慢行系統建設。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行政等多種手段,加大城市交通擁堵治理力度。(十七)推進城鄉建設和管理模式低碳轉型。在城鄉規劃建設管理各環節全面落實綠色低碳要求。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建設城市生態和通風廊道,提升城市綠化水平。合理規劃城鎮建筑面積發展目標,嚴格管控高能耗公共建筑建設。實施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健全建筑拆除管理制度,杜絕大拆大建。加快推進綠色社區建設。結合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推進縣城和農村綠色低碳發展。(十八)大力發展節能低碳建筑。持續提高新建建筑節能標準,加快推進超低能耗、近零能耗、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進城鎮既有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節能改造,提升建筑節能低碳水平。逐步開展建筑能耗限額管理,推行建筑能效測評標識,開展建筑領域低碳發展績效評估。全面推廣綠色低碳建材,推動建筑材料循環利用。發展綠色農房。(十九)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加快推動建筑用能電氣化和低碳化。開展建筑屋頂光伏行動,大幅提高建筑采暖、生活熱水、炊事等電氣化普及率。在北方城鎮加快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模化發展,積極穩妥推進核電余熱供暖,因地制宜推進熱泵、燃氣、生物質能、地熱能等清潔低碳供暖。……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現將《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扎實推進碳達峰行動,制定本方案。加快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城市更新和鄉村振興都要落實綠色低碳要求。1.推進城鄉建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城市組團式發展,科學確定建設規模,控制新增建設用地過快增長。倡導綠色低碳規劃設計理念,增強城鄉氣候韌性,建設海綿城市。推廣綠色低碳建材和綠色建造方式,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鋼結構住宅,推動建材循環利用,強化綠色設計和綠色施工管理。加強縣城綠色低碳建設。推動建立以綠色低碳為導向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機制,制定建筑拆除管理辦法,杜絕大拆大建。建設綠色城鎮、綠色社區。2.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加快更新建筑節能、市政基礎設施等標準,提高節能降碳要求。加強適用于不同氣候區、不同建筑類型的節能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推動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規模化發展。加快推進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持續推動老舊供熱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節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鎮建筑和基礎設施運行管理智能化水平,加快推廣供熱計量收費和合同能源管理,逐步開展公共建筑能耗限額管理。到2025年,城鎮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3.加快優化建筑用能結構。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推廣光伏發電與建筑一體化應用。積極推動嚴寒、寒冷地區清潔取暖,推進熱電聯產集中供暖,加快工業余熱供暖規模化應用,積極穩妥開展核能供熱示范,因地制宜推行熱泵、生物質能、地熱能、太陽能等清潔低碳供暖。引導夏熱冬冷地區科學取暖,因地制宜采用清潔高效取暖方式。提高建筑終端電氣化水平,建設集光伏發電、儲能、直流配電、柔性用電于一體的“光儲直柔”建筑。到2025年,城鎮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達到8%,新建公共機構建筑、新建廠房屋頂光伏覆蓋率力爭達到50%。4.推進農村建設和用能低碳轉型。推進綠色農房建設,加快農房節能改造。持續推進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因地制宜選擇適宜取暖方式。發展節能低碳農業大棚。推廣節能環保灶具、電動農用車輛、節能環保農機和漁船。加快生物質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農業生產和農村生活中的應用。加強農村電網建設,提升農村用能電氣化水平。……新華社北京10月21日電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城鄉建設是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載體。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住房水平顯著提高,同時仍存在整體性缺乏、系統性不足、宜居性不高、包容性不夠等問題,大量建設、大量消耗、大量排放的建設方式尚未根本扭轉。為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現提出如下意見。(一)建設高品質綠色建筑。實施建筑領域碳達峰、碳中和行動。規范綠色建筑設計、施工、運行、管理,鼓勵建設綠色農房。推進既有建筑綠色化改造,鼓勵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農村危房改造、抗震加固等同步實施。開展綠色建筑、節約型機關、綠色學校、綠色醫院創建行動。加強財政、金融、規劃、建設等政策支持,推動高質量綠色建筑規模化發展,大力推廣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發展零碳建筑。實施綠色建筑統一標識制度。建立城市建筑用水、用電、用氣、用熱等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建筑能耗監測能力。推動區域建筑能效提升,推廣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服務模式,降低建筑運行能耗、水耗,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應用,鼓勵智能光伏與綠色建筑融合創新發展。(二)提高城鄉基礎設施體系化水平。建立健全基礎設施建檔制度,普查現有基礎設施,統籌地下空間綜合利用。推進城鄉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更新改造專項行動以及體系化建設,提高基礎設施綠色、智能、協同、安全水平。加強公交優先、綠色出行的城市街區建設,合理布局和建設城市公交專用道、公交場站、車船用加氣加注站、電動汽車充換電站,加快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汽車、智慧停車及無障礙基礎設施,強化城市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銜接。加強交通噪聲管控,落實城市交通設計、規劃、建設和運行噪聲技術要求。加強城市高層建筑、大型商業綜合體等重點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推進城鄉應急避難場所建設。持續推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完善再生水、集蓄雨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系統,推進城鎮污水管網全覆蓋,建立污水處理系統運營管理長效機制。因地制宜加快連接港區管網建設,做好船舶生活污水收集處理。統籌推進煤改電、煤改氣及集中供熱替代等,加快農村電網、天然氣管網、熱力管網等建設改造。(三)加強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建立完善城鄉歷史文化保護傳承體系,健全管理監督機制,完善保護標準和政策法規,嚴格落實責任,依法問責處罰。開展歷史文化資源普查,做好測繪、建檔、掛牌工作。建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及傳統村落保護制度,加大保護力度,不拆除歷史建筑,不拆真遺存,不建假古董,做到按級施保、應保盡保。完善項目審批、財政支持、社會參與等制度機制,推動歷史建筑綠色化更新改造、合理利用。建立保護項目維護修繕機制,保護和培養傳統工匠隊伍,傳承傳統建筑綠色營造方式。(四)實現工程建設全過程綠色建造。開展綠色建造示范工程創建行動,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加強技術創新和集成,利用新技術實現精細化設計和施工。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重點推動鋼結構裝配式住宅建設,不斷提升構件標準化水平,推動形成完整產業鏈,推動智能建造和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完善綠色建材產品認證制度,開展綠色建材應用示范工程建設,鼓勵使用綜合利用產品。加強建筑材料循環利用,促進建筑垃圾減量化,嚴格施工揚塵管控,采取綜合降噪措施管控施工噪聲。推動傳統建筑業轉型升級,完善工程建設組織模式,加快推行工程總承包,推廣全過程工程咨詢,推進民用建筑工程建筑師負責制。加快推進工程造價改革。改革建筑勞動用工制度,大力發展專業作業企業,培育職業化、專業化、技能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五)推動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推廣節能低碳節水用品,推動太陽能、再生水等應用,鼓勵使用環保再生產品和綠色設計產品,減少一次性消費品和包裝用材消耗。倡導綠色裝修,鼓勵選用綠色建材、家具、家電。持續推進垃圾分類和減量化、資源化,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轉運、分類處理系統。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建立完善應急處置機制。科學制定城市慢行系統規劃,因地制宜建設自行車專用道和綠道,全面開展人行道凈化行動,改造提升重點城市步行街。深入開展綠色出行創建行動,優化交通出行結構,鼓勵公眾選擇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出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