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和有關部門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經過“十三五”期間的一系列探索實踐,我國在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方面已具備非常好的政策環境、產業基礎和市場條件。接下來在“十四五”期間,如何以工業化制造取代傳統建造,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筑作業等,成為當下建筑產業界普遍關注和重點思考的問題。就這些問題,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中建科技集團首席專家葉浩文近日接受環球網采訪。
葉浩文認為,“十三五”期間是我國建筑工業化、裝配式建造大發展的一個階段。“十三五”期間國家提出了很多發展建筑工業化發展裝配式的文件。特別是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以來,我國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快速推進,標準規范不斷建立健全,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明顯提高,掀起了發展裝配式建造的高潮。“在這一系列文件下發后,整個建筑行業積極行動,開展多個建筑工業化課題的研究。其中裝配式+近零能耗建筑研究內容就被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家們也就此編制了四項建設標準,包括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標準、鋼結構的標準、木結構的標準,以及專門的建筑評價標準。”四個標準編制出臺,標志著我國發展建筑工業化和裝配式步入新的階段。“這對于‘十三五’期間產業化基地的建設至關重要,這些基地可以生產各種部品部件、各種構配件、構件等等,使得原本是傳統建造的工作實現了建筑工業化、裝配化作業和自動化生產加工。以產業化基地建設數量為例,在‘十三五’期間建設的國家級產業化基地有328個,省一級的產業化基地有908個,大批的產業化基地建設給打牢了建筑工程發展的基礎。”葉浩文指出,2020年全國發展裝備的建筑面積達到6.3億平米,較2019年增長了50%。如果將這一數據與2016年進行對比,比計劃中超額建設了15%,可以說是圓滿完成發展裝配式建筑的計劃。“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是“十四五”時期的主基調之一,加快發展新型建筑工業化是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踐行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在葉浩文看來,推動建筑工業化發展落地,還可以從這些方面進行推進:首先,要加強工業化建筑的標準化設計,要采用設計、施工一體化的設計技術,要采用建筑設計、建筑結構、機電裝修一體化的設計技術。在這兩個“一體化”下,我們設計出好的工業化建筑產品,使其能夠結構很安全,又便于工廠精益生產加工,又便于又有利于現場的施工裝配。第二,提升構建和部品部件的生產加工水平。建筑工業化的發展,工廠的加工質量取決于我們整個工程的加工質量。所以我們要在工廠實行精益生產,要用機器代替手工,要大力搞機器生產加工。自動化生產加工要通過工廠的技術水平的提高,從而提高我們建筑的生產質量水平。第三,提高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和構件的現場施工安裝水平。采用裝配式建筑,采用工業化建造,就是要在現場把“構建”做大:實行“大構建”的裝配、“大構建”的施工,提高效率,提高品質,也可以降低成本。發展部品部件達到工廠級的質量水平,達到工廠級的生產加工水平,進而提高整個工程質量。第四,采取EPC工程總承包的組織建造方式。工業化建筑、裝配式建筑最好的組織建造方式,是工程總承包的組織建造方式,既要對質量負責,也要對安全、成本負責。這種方式之下,可以進一步加強質量的提升,控制成本,保證安全施工。第五,加快提高智能化建造水平。使生產、加工各項技術搭載信息化技術,進而提升我們的建造水平、管理水平,使得中國建造朝高質量、高速度、低成本的建造方向發展。建筑業綠色轉型,邁向高質量發展目前,建筑業還存在資源消耗大、污染排放高、建造方式粗放、組織方式落后、相關標準尚存差距等突出問題。國家倡導“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對建筑業提出了綠色發展要求。推進以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是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節能環保的生產方式,帶動國內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葉浩文認為,“綠色建造、智能建造和建造工業化是互相融合、協同發展,將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技術融入建造工業化之中,成為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成為中國建造的支撐。”
為了進一步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由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廣東陶瓷協會、廣東省建筑工程集團有限公司、廣東省建筑材料行業協會裝配式建筑分會、廣東省建設工程綠色與裝配式發展協會智能建筑分會、廣東省裝配式建筑與綠色建材專家委員會、廣東省現代建筑工業化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單位聯合主辦的“第十屆廣東新型建筑工業化與裝配式建筑展覽會暨建設工程技術設備博覽會”將于2021年8月3-5日在廣州·廣交會展館C區舉行,大會將聚焦裝配式建筑、裝配式裝修、建筑智能化與數字化、綠色工程材料等,全產業鏈演繹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
本次展會將同期舉辦:裝配式裝修論壇、智慧工地論壇、裝配式衛浴論壇暨白皮書與榜單發布儀式、產業鏈供需對接會、PC與ALC產業發展研討會、項目觀摩會等一系列配套活動。